在我国旧时的传统民俗上,一般凡是闰年就有诸多的习俗,尤其在闰月比较讲究。比如,有的地方闰月孩子(不管男孩女孩)给送鞋的习俗,有的地方则是由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亲买双鞋,都称之为“闰月鞋”,主要是求得父母身体健康、平安的心愿。按民间的说法,送给父母的“闰月鞋”,父母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也有的地方只要闰月穿上就行了。
民间有俗语“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目的就是为父母增福增寿。送“闰月鞋”是我国民间讲究闰月风俗习惯地区,比较普遍的一种习俗。(闰月鞋)又如,有的地方则有独特的闰月习俗。有的地方为老人准备寿衣服、寿被、寿材,目的是祈福延寿;有的地方为老人提前修坟建墓,延年益寿,不过现在不提倡这样做,把种坟墓称为“活人墓”;有的地方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俗称“吃闰月饭”,目的是子女与父母团聚,让老人身心愉悦;有的地方有妇女喝闰月茶的习俗;有些地方,娘家在闰月给外嫁的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给女儿遮风挡雨,祝福女儿家人财两旺。
如此等等。当然,有的地方已没有闰月习俗,也没有什么讲究了。题主说,“女儿必须要给自己父母买衣服吗?”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是自己怎么看的问题,怎么看孝道的问题。(闰月女儿回娘家吃团圆饭)民俗本来就是一种老百姓希望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和幸福的心理体现,是一种社会心理形态。很多人认为民俗大多带有很浓迷信色彩,也就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在百姓的心理上觉得应该这样去做,才能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和幸福。民俗习惯不是强制性的,是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只能这么做。即便在旧时,传统民俗文化气氛很浓的时代,信俗的人只是大部分,少数人也不信,并不按习俗中的规定动作去做,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比如说,过春节时,到别人家拜年,进门就说“恭喜发财!”或说“发财啦!发财啦!”难道这么说说,别人家就真的发财了?这就是一种获得吉祥的心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也是古代说的。就拿现在来说,一些带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在一些地方失消了,人们不再信了,不是一点事都没有吗?(闰月给父母送鞋,为的是父母健康平安)说到底,闰月流传了一些民俗就是一种希望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和幸福的心理作用,一种生活中美好的愿望。既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孝道,也体现了父母对儿女的呵护。
今年闰四月,请问艾草什么时候收割最好,该怎样晾晒储存最好呢?
已经开始有人收割了!!这是动抢的节奏啊,现在人越来越注意养生,也越来越有闲暇功夫置办养生的东西,艾草做为大家公认的对身体有益的植物,如今被很多城里人以及农民喜爱,因此大有艾草刚刚长起来就开始收获的架势。而其实现在的艾草摘来没什么多大价值,喜欢吃那种艾草做的青团的话,现在摘点菜心但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是用来晒干储存起来,留作一年泡脚或者别的用法来保健身体的话,那就早了好多日子。
今年雨水充足,到现在看着艾草都长的挺高了,但是太过稚嫩,应该说它的营养价值还没有到最佳时机,这时候收获等于浪费资源,真正懂得艾草的老农民们是不会选择此时抢收的,晒出来效果不大,作用不大,浪费时间和精力没什么意义。那么有人问了,今年闰四月,艾草应该什么时候收获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村里老太太们,八十几岁的老太太笑话我:闰四月不耽误作物按节气收获,因为节气也跟着推迟了,所以还是端午节前后收艾草,你呀,还是经验不足。
是啊,如果是以前四月份就快收小麦了,但是今年小麦前四月是收不到的,拖到了后四月,还有以前四月份已经可以穿夏天衣服了,今年四月气温不正常,基本上是热一两天冷四五天,所以衣服是乱穿的。老人们说的对,节气推迟了,我们不该质疑艾草的收获时间,端午节收艾草依然不变。今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四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零十天,让艾草继续生长一个月吧,到时候可以根据收艾草最好的时间:前三后四,就是端午节前三天和后四天收割。
收割回来的艾草最好是捆绑成十几棵一小捆,有条件的把它们挂在阴凉的、通风的地方,大家看到农村过端午怎样挂艾草了没,都是十几棵捆绑起来穿过门环,吊挂起来,然后过几天收起来储存。也就是说最好的方法是挂起来晒,不需要放在强烈阳光底下晒,可以选择通风的后院,阳光少的地方晒,晒干后剪成一段一段放进塑料袋子或者纸盒子里,可以常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