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
“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什么意思?今年入伏坐不坐空呢?
小暑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的时候天气已经相当炎热了,但传统上人们觉得,小暑就应该酷热,如果刮风,要出大事。至于“入伏忌坐空”,这句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实“坐空”是根据古代的一种历法计算所产生的现象,在入伏的时候,也会出现“空伏”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坐空。小暑怕刮风老家在农村的朋友,或者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一般都听过这么一句,就是“小暑一阵风,庄稼一场空”,意思跟字面看到的一样,就是小暑刮风会影响收成。
另外,还有“小暑西南风,无粮老鼠懵”,都是差不多的意思。俗话说,不冷不热,不成年景!在每年不同的时候,应该冷的时候就要冷,应该热的时候也理当热,只有这样顺应天时,才能让农作物顺利生长。如果该冷的时候热,该热的时候冷,那就是违背天道,是不会有好收成的。小暑前后已入伏,这是一年里最酷热的时候,如果小暑的时候固然刮风,那么通常就会出现降水过多或者降水极其匮乏的现象,无论哪种都是对农耕大大不利的。
事实上,小暑不仅是个炎热的季节,也是每年当中最容易出现大量降水的季节,大多数地方在这个时候就进入多雨时期。在国内,棉花主产区的棉花开始结果,而小麦进入了收获期,水稻进入灌浆或者其他生长的关键期,玉米等农作物,也都进入了生长的节骨眼。不管是在南方、北方、东南沿海,无论是什么方向的风,在小暑前后都让人害怕。
如果在这个时候,忽然刮风下雨,那么很容易折损秧苗,也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不仅如此,像是大多数的小麦产区,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的问题,那么就会在收获的最后阶段受到猛烈影响,甚至于一整年都可能白忙活了。入伏忌坐空有个词儿叫做“岁时伏腊”,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腊,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古代在“伏”与“腊”的时候都要进行祭祀,也就是所谓的伏祭与腊祭,而这两种祭祀的日子,是在夏至的“三庚”与冬至的“三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