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一般指中元节。“不怕七月半鬼,最怕七月半水”,这句话说的是,七月半鬼和七月半的水都可怕,但二者相比的话,人们更怕的是七月半的水。二、最怕七月半的最怕七月半的水,上面讲,对七半的鬼人们也害怕,但最怕的是七月半的水,在这里,水比鬼更可怕,为什么?我们听到老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转”。
七月半是什么?
七月半一般指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马上七月半了,我们该注意哪些?
大家知道七月半是中元节,民间称为鬼节、佛教称为孟兰盆节、还称:斋孤、施孤、亡人节等五花八门奇异鬼异的节日。那么,怎样去度过令人诡谲的鬼节、亡人节呢?一,在农村里流传一种说法,桃枝,桃核能避邪,可以将桃枝或是桃核修剪出的饰品用小绳系成手链或脚链。一些用于避邪的小饰品店里有卖的,自己做的会更有效。(当然不信则无,信者买个佩戴下,)。
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和注意事项?
民间传说七月半是鬼节,一般情况下,中午做米饭,过年买的小炕鸡己经长大,里面挑公鸡杀了炒配长豆角。我们这里有顺口留,七月半,吃什么,小公鸡翘豆角。不能吃饺子,因为饺子不能烧纸啊。中饭前要装米饭三碗,公鸡豆角一盘,放在堂屋的供桌上,然后用火纸烧,并且家里人都要来磕头。说这是给死去的长辈送钱送饭的,为了尊重长辈,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在纸烧完了,来磕头,以示对长辈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