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又叫天贶节,民间喜欢在这一天敬天求雨来解暑热。信佛教的,定这天为翻经节,即用这一天把经书典籍翻出来晒晒太阳,去除霉湿气,防虫蛀坏,受佛教影响,民间的也利用这一天将书及衣服被物翻出来晒晒,去霉去湿去虫蛀。起到防霉烂虫坏的作用,特别我们南方,经过回南天,梅(霉)雨天后,书,衣服,被物等都有一定的霉湿气味,有不同程度的霉坏被虫蛀侵,所以晒一晒去霉杀虫是很有必要的,六六大顺,把六月六作晒衣节是有一定好寓意的。
在农村六月六又称五毒日,你知道是哪五毒吗?
题主你好,五毒日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五月俗称毒月,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所以多读书少搞事情,哈哈,言归正传。2019年五毒日农历五月初五(6月7日)、初六(6月8日)、初七(6月9日)、十五(6月17日)、十六(6月18日)、十七(6月19日)、廿五(6月27日)、廿六(6月28日)、廿七(6月29日)、那么五毒究竟哪五毒?蜈蚣,蝎子,蜥蜴蛇,蛤蟆。
六月初六,农村为什么选择在这天晒棉被、衣物?有什么讲法吗?
六月六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胶东非常盛行。这天,无论多忙,出嫁的女儿都要抽空回娘家走一趟,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包里装着各样礼品。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孝顺老人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六月六提一刀肉是必不可缺的标配。到了六月初六,就开始数伏了,其后就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酷暑。六月六被称为洗晒节,这天,在农村,人们喜欢把花花绿绿的棉被晒在阳光下,一方面为了防霉除虫,更多的还是追随千古流传的习俗。
这个习俗源自古代的两个传说,非常有趣,下面我来讲一下。第一个主角是家喻户晓的唐玄奘,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获真经,回家途中,一不小心经文被海水浸湿,六月初六这天,他把经文拿出晒干,后人便将此日作为晒物的吉利日子,而后一举成俗流传。第二个说的是乾隆皇帝,某年六月初六巡游江南,突然遭遇了一场瓢泼大雨,淋湿了外衣,你想想皇帝是多金贵的玉体,肯定不能与乡间百姓借衣来穿,只好等雨过日出,晒干后再换上,这就是晒龙袍的故事。
其后,民间百姓纷纷效仿,在每年的六月六打开箱子,将棉被、衣物等取出晾晒。皇帝的日常之举引得百姓的纷纷效仿,反映了人们追随名人权贵的心理。至于把晒外衣说成晒龙袍,晒衣服说成“晒福”,只是心里一种美好的希望吧。 六月初六,除了是洗晒节之外,还有许多的民俗,包括姑姑节、伏羊节、虫王节、祭神节等,就是单拿洗晒节来说,也是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