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要是在腿上绑两个甲马,能日行五百里;若是绑上四个甲马,能日行八百里。绑好甲马,戴主任再催动神行法,就能够大功告成,堪比哈利波特的扫帚。那这甲马到底是什么呢?在古人口中,“甲马”有时候是指披甲骑马的人。宋代孟元老笔记《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诸军有紫巾绯衣素队约千余,罗布郊野,毎队军乐一火,行官巡检部领甲马来往巡逻。
””这里的“甲马”,是甲士和战马的统称。不过啊,这可不是戴宗的那个甲马。“甲马”也指画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纸。《清稗类钞·物品类》“纸马”一节记载,甲马本来叫纸马,起源于唐朝,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到了宋朝,雕版印刷普及,甲马也就成了五色套印的彩色印刷品。清代虞兆隆在《天香楼偶得》一书中云:“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
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他的大儿子纪汝佶病危,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张甲马,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那匹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家人大恐,原来烧甲马时不小心,把甲马上那匹马的马蹄给弄花了。不过甲马上未必都有马,现存的清代甲马中,画钟馗、魁星、送子观音、赵公元帅的居多,这些神仙画像除赵公元帅外,都没马。
由此看来,甲马通常用来供请神、驱鬼、添财、增寿等用,这些甲马在古人的想象中,都具有着能够与鬼神力量相联系的作用。所以,戴宗腿上绑着的甲马,应该是是印有彩色神像的纸。作者施耐庵或许是受道教符咒的启发,再结合甲马本身的功用,创造出了能够让戴宗健步如飞、日行八百的神奇“甲马”。参考资料王立,刘囝妮.《水浒传》中戴宗神行术渊源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3):140-144.。
古代的奇门遁甲是什么?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本术数书,但它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有的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的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奇门遁甲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两种,有伪传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相传奇门遁甲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奇人异士,在当代,有李锦泉、叶鸿生、曾宪冬、吉祖华、江东霖,许云峰等。古代奇门遁甲应用于战争,四两拨千斤,百点百战无往不利。奇门遁甲在现代社会的初级应用主要是预测,高级应用为化解、运筹。组成“奇门遁甲”的含义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