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道出此言,令郑成功感激涕零,发誓要报效朱明王朝。没有女儿可许配,怎么表示自己的隆恩浩荡呢?朱聿键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将自己的“朱”姓赐给了郑成功,并将他的名字“森”(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明俨)改为“成功”。于是,原来的“郑森”便被皇帝改为“朱成功”了,士兵百姓们皆称他为“国姓爷”。如果朱聿键的隆武政权能够光复大明,或者能够坚持十年八载,郑成功及他的子孙后代可能真的都姓“朱”了。
可惜不如人愿!朱聿键仅仅当了一年多的皇帝,便被清军抓获,后绝食而亡——隆武政权宣告灭亡。此时,郑父芝龙及成功的几位兄弟已投降满清,他的母亲也在清军攻掠中自缢身亡。国恨家仇,让郑成功对满清充满了无尽的仇恨。1647年正月,郑成功招兵买马,在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此时,他一再提醒身边的人叫他“朱成功”,仍是以以国姓而自豪的。
1649年,郑成功奉南明永历皇帝为正朔,并被永历封为“延平王”,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郑延平”。到了1661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之后,惊闻父亲郑芝龙被清兵斩杀, 郑氏祖坟被人开挖,加上登台官兵因水土不服而军心涣散,儿子郑经又与四弟乳母私通败露,内外交困,改使郑成功急病而亡,年39岁。临终前,他痛心疾首,抓破自己的脸面大呼:“我无颜见先帝于地下!”死时面目全非(一说中毒死)。
从他的临终遗言来看,他至死仍是忠于朱明王朝的。这一年,康熙已经即位,“反清复明”已几无可能,数万正宗的朱氏皇族要么已被诛杀,要么改姓为“东、南、西、北”等,所以,他的儿子郑经自封延平王之后,已对“朱”姓没有任何兴趣,所以郑成功的后代不再姓朱,也不称祖上为“朱成功”了。后记我国是一个重视宗族姓氏的国家,一个人的改名换姓是非常严肃的事,要么获得君王所赐的荣耀,要么就是迫不得已的苦衷。
鲁迅笔下的阿Q,因说自己也是姓赵而被赵家暴打,可见一个人的姓氏,无论对于穷人,还是仕宦都有多么重要了。而明朝的杨士奇因母亲改嫁罗家易为罗姓,七八岁的年龄竟一个人偷偷祭拜生父及杨氏先人,被养父发现后准其姓杨,终成一番大业,助君主开创了仁宣盛世,执掌中枢数十年。郑和与郑成功虽说都姓郑,可并无任何牵连。他们一个是被别人给改了祖上传下来的姓氏,在郑家坝捡了一个“郑”姓。
一个是让后人给恢复了他的本姓,弃朱姓不用。这一捡一弃,见证着大明王朝的兴荣衰替——如果朱棣靖难失败被杀,郑和也不会叫做“郑”和,他的继子仍会叫他自己的原名马义。反过来,如果南明政权能够一统天下,光复朱明王朝,那么郑成功这个名字就真的是“朱成功”,他的儿子也会叫“朱经”,后代也随之姓朱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仍在称他们为郑和、郑成功,并一如继往地敬重两位“国姓爷”,视他们为国人的骄傲!我是@非非空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