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之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寒食节为古代节日,为纪念春秋時晋國被火烧死的功臣介子推,俗禁举火介子推不言禄,不称功求禄赏,当時母亲介子推割股侍君,忠勇之臣,寒食节的来历就是人们为纪念介子推被烧不忍举火、为之冷食而来。
1、寒食。这首诗与什么有关?
这首寒食是倝翃写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作者是在感慨人世的不公平,此诗出名,在于首句,当時可谓是家喻户晓,据说同时有两个倝翃,皇帝要授官,有司不知该授哪一个,皇帝说授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倝翃,可见此诗在当時的知名度。寒食节为古代节日,为纪念春秋時晋國被火烧死的功臣介子推,俗禁举火介子推不言禄,不称功求禄赏,当時母亲说:你何不去求赏,不求而死,又能怨谁,介子推回答说"明知是错的而又效仿他们,罪就更大了,所以母亲同儿子一起藏在深山里,晋文公寻找他们,没有找到,就用火烧,以为能把他攻出來,结果烧死了,所以就把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用这來记录我的过错,所以下令三天不许烟火,这就寒食节的來历,
2、介子推是个什么人物?
介子推割股侍君,忠勇之臣,寒食节的来历就是人们为纪念介子推被烧不忍举火、为之冷食而来!遇节,家家插柳、焚烧纸钱纪念介子推!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做国君之前,曾经在外逃亡十九年,这期间,跟随重耳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的人唯有介子推!重耳在逃亡途中饥饿难耐,是忠臣介子推忍痛割下大腿上的肉做成肉汤献给重耳!重耳感激流涕!当重耳继位国君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想与那些居功自傲的人为伍,一向洁身自好的介子推拖有病在家、勤于耕种、侍奉老母,为讨得清静,介子推身背老母住进绵山,是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不下去了,为了为介子推鸣不平,写了一首诗深夜悬于朝门之上。
晋文公看到后深感惭愧,寻踪来到绵山,四处寻找终不见介子推母子,无奈晋文公想出放火烧山借此逼出介子推母子出山来见,没想到事与愿违,绵山烧过之后也没见介子推母子出山!最后介子推母子相抱死在一颗枯柳树下!晋文公深感不安、悲痛万分,遂命部下将介子推母子厚葬绵山之下!焚林之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