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易经很正常,孔子时代,就很多人看不懂易经了,所以孔圣人才整了系辞传。你看不懂易经,可以先看中医书,没有系辞传,可能后世人就根本看不懂易经了,我们很多人看不懂用易经算命的那个宗派研究的学问,但是我们却能看懂易经的哲学思想,为何位居儒学经典之首的《易经》越来越被人推崇,却很多人看不懂。
1、看《易经》看不懂怎么办?有什么可以替代《易经》的同类书籍吗?
看不懂易经很正常,孔子时代,就很多人看不懂易经了,所以孔圣人才整了系辞传。没有系辞传,可能后世人就根本看不懂易经了,好了,方法基本上就出来了,如果你想读易经,看懂易经,那建议您从系辞传开始看,先看易理,懂了易经里面的大道理再说。还有一篇:《尹文子》大道上下篇,这个比易经好懂,也是讲的易经道理,可以去看看,作为启蒙。
再有:易医同源,就是说:易经和中医是一个源头的,哪个源头?河图洛书,所以你看不懂易经,可以先看中医书。看什么中医书呢?先看现代版本的中医理论书籍,中医医学院的大一教科书,再看《黄帝内经》的现代语翻译版本。再看明清注解版本,如果要学命理学,就看风水命理方面的书籍,大多不错的。也是易经的普及读物,实际上,论语,庄子,中庸,都是易经思想的自成一家理论的诠释而已,所以,论语和中庸,庄子,也是易经入门书籍。
2、易经越来越被人推崇,却为何几乎无人能看不懂?
作为历史爱好者,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为何位居儒学经典之首的《易经》越来越被人推崇,却很多人看不懂?那是因为,易经不仅仅是算命先生拿来招摇撞骗的幌子,这部典籍还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人生指南。我们很多人看不懂用易经算命的那个宗派研究的学问,但是我们却能看懂易经的哲学思想,有人或许会问,为何易经既能用来算命,又能作为一部哲学著作,成为人生的指导书呢?就让我们对易经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易经的起源】易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属于儒家经典中的群经之首,地位之高,没有任何经典能够望其项背,孔子晚年痴迷于易学研究,韦编三绝,手不释卷,三月不知肉味,可见易学的博大精深,绝非后世的算命先生理解的那样浅薄,也不仅仅具备占卜的功能。创立易学的始祖,据传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神话传说时代的伏羲,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创立了数字八卦和无字的《周易》,
所谓八卦,指的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个卦象,最初所对应的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后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发展成为夏商时代的《连山》和《归藏》,进而在周文王时代,从简单的八卦演化成如今复杂的六十四卦。无字的天书,变成了有字的《周易》,应该说,在远古时代,科技文化不发达,圣人创造易学,属于开天辟地的大事,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之理,隐藏着古人观测天地日月星辰所积累的天文和数学知识,也蕴含着事物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
在商代,殷人敬鬼神,善卜筮,发扬了易学的占卜算命的功能,然而,这绝不是易学的真正意义所在,那些对易学造诣很高的大家,是不屑于通过八卦去占卜的,因此才有了“知易者不卜”的说法。【易经所包含的内容】如今我们熟知的《周易》,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易经》,二是《易传》。《易经》的主要内容都是占卜知识,其文字部分由卦名、卦辞和爻辞三个部分组成,
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合起来是六十四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解释,是整个儒家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由不同的古人撰写了十篇文章,对易经深奥晦涩的文字进行解释,因此也叫《十翼》,《十翼》分别是《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
【易经的含义】《易经》中的“易”字的含义,有变易、变化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除此之外,还有“道”的含义,意思是恒常的真理,“生生之为易”,“经”指的是经典。《周易》主要阐述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称之为“三极之道”,易学经传中所出现的三个基本概念,分别是“象、数、理”,所谓“象”,指的是卦象和爻象,反映卦爻所象征的事物及其位置关系;所谓“数”,指的是象的消、息、盈、虚、得、失、成、败之数;所谓“理”,就是事物恰到好处的情由,诸如真理、道理、伦理、常理和义理等,一般特指阐述易经的文意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