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知识 > 星座经验 > 出菩萨,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他们的职务是什么

出菩萨,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他们的职务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22 05:08:15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他们的职务是什么

可以当作是佛教的文凭 罗汉 也就是阿罗汉 相当于咱们的 学士 菩萨是硕士 佛当然就是博士拉
答案如下
执着、分别、妄想,人没有执着了就是阿罗汉,没有分别了就是菩萨,没有妄想了就成佛了!人在没有执着成了阿罗汉后就脱离生死不入轮回了,但只要还有执着就出不了六道生生死死永无休止。而且一定是在畜生、饿鬼、地狱道的时间长,在人天善道的时间短就好像来旅游散散心。转眼之间就又回去了,因为在善道造极重的罪业非常容易,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现指老师、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之罪是无间阿鼻地狱的重罪了。想想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多少?那些轻点的罪就不必说了,也一定是三途的果报。修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才可得人身试问世间人有几个做到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要知道人生在世不可糊做妄为,不然三恶道的嘎活。 阿弥陀佛!
罗汉的解释及地位见楼上“蓝色 ”的答案 罗汉是佛教修行的果位 证得此果位者肯定护持佛法 但绝对不是看家护院的
罗汉相当于道教的地仙 菩萨相当于神仙 佛相当于大罗金仙
小乘佛教最高成就
罗汉,是简称,全程是阿罗汉。 又作阿卢汉、阿罗诃,略称罗汉。意译应、应供、杀贼、不生、无学。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有女众证得阿罗汉果。见《大爱道比丘尼经》

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他们的职务是什么

2,乘愿再来一定会出家吗

楼主您好!乘愿再来,是大乘菩萨行。因为菩萨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伟誓愿。所以要依着这个大愿,不断在世间受生死,以便利乐有情。菩萨因乘大愿之故,受生世间。大多数示现在家相。因为出家相又叫“声闻相”。一般是求解脱生死的声闻人。这一类人,愿意了结俗世的种种牵绊,追求清净无染的环境以便修行。而菩萨却是因为要与尽可能多的众生结缘,因此入泥入水。示现在家相,表示与普通大众同一身份。这就是菩萨“随类度生”的善巧方便。若是因缘显发,当以出家相示现人间,菩萨也会示现出家相。只不过相对来说很少。《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所参访的53位菩萨,只有很少的几位现出家相。我们所知的七大等觉菩萨,只有地藏菩萨、弥勒菩萨现出家相(其实,弥勒菩萨现今在兜率天内院,也是在家相。并未剃除须发着染衣)。如上可知,菩萨乘愿再来,多现在家相而少有出家相。不过,出家人是如来弟子,无论证量如何,一切在家人应当供养护持。即使是破戒僧人,也只能远离而不能恶意诽谤。若是错说佛法的出家人,也仅能在法义辨证上指出其所说的错误而不能作人身攻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乘愿再来,关键在这个“愿”字上。乘愿者,是“带着任务”来的。如果需要出家,就现出家身;如果不需要出家,就现居士身;甚至还可能现罪人身、畜牲身、恶鬼身等等,和他所要度的人有关。因此,我们平时不可看表面现象,乱造口业。我们所居的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
兄台,家不是那么好出得!先说你想清楚了么?还有你有资格么?我以前也想过,前去拜访,可惜我只有大专文凭,佛法一问三不知,遂回家一想出家也不一定好,我并不是一心向佛。如果你非出不可,和我一样只知道佛法的冰山一角,那就去小村小县小镇,凑和着过吧。
有什么必要呢?
不一定,乘愿再来很多时候在家的反而占多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分别是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这四位大菩萨的道场,他们当年乘愿再来应化在这个世间的时候只有地藏菩萨应化的新罗王子现出家像,所以他们建立的道场你仔细观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是塑为在家居士像,只有地藏菩萨塑出家像。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不一定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四摄法。为度化相应众生的需要,菩萨很多也是以白衣的形式乘愿再来的。四大菩萨中,现比丘相的也只有地藏菩萨。但是出家人乃三宝,肩负着传承佛法,教化众生的责任。乘愿再来的,现比丘相的应该不在少数的。阿弥陀佛。

乘愿再来一定会出家吗

3,世界上都有哪些菩萨说上名字

1. 观世音菩萨,玄藏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宁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罗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2. 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3. 虚空藏菩萨,为藏福德于虚无限境界之意,表示气福可以无限生产和分配的可能性。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虚空藏菩萨求闻持聪明法观想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妙而怡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垂下,将手掌向外。   4. 金刚手菩萨,即金刚萨埵,又称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5. 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埵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6. 文殊师利菩萨。他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化号。“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不同。   7. 除盖障菩萨。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   8. 地藏菩萨。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必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众生不度,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的雕像大多数是僧侣袈裟打扮,左手拿着宝珠,右手拿锡杖。
都是幻象,仙佛本由人来做。
好多的说!只是有些已经可以成佛了 但是看我们世人好可怜 还是一心想救度 所以誓不成佛 好感动的说
可查阅《万佛名经》,无数!
太多了 善良无私奉献的人就是菩萨
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 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

世界上都有哪些菩萨说上名字

4,请问这位居士或法师什么佛 额头和双手带万字符

佛像是我们根据经典当中对于佛的形象的描述来制作出来的。我们平常如果在寺庙里有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无论这座寺庙有多少尊佛,他们的面貌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的手势、手里拿的法器、打不同的手印或者坐的东西不同,面相、发型、体型等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寺庙里,有两尊佛像,一尊是释迦牟尼佛,一尊是药师佛,他们的胸口都有万字符,除了打的手印和拿的法器不一样之外,其他的完全一样。释迦牟尼佛打说法手印,手里拿一直莲花,另一只手拖着钵盂;药师佛打接引手印,另一只手托着一尊佛塔,这样的造型在经典里描述也是多宝佛的造型。我们这里另外的一座庵堂。里面也供奉着三尊坐佛像,一尊卧佛像。三尊坐佛像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他们的胸口都有万字符、手上也有万字符,他们除了打的手印不同之外,其他的完全一样。卧佛也只是姿势不同罢了,样子、身材等和坐佛像完全一样。  所以说佛像的雕刻是以佛的应化身的造型来作为标准的,佛可以有多种应化身,甚至可以应化成动物、物件都行。应化身的作用是随缘说法和作种种示现,目的是为了度众生。所以哪种形象最合适佛就会应化成哪种形象。  所有的佛都是一样的,没有根本的区别。这个就等于是我们答题一样,正确答案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正确答案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佛的形象可以都是一样的,也可以是有所不同。不一定非得是释迦牟尼佛才能是额头和双手都带万字符。只要是佛,那么都可以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哪怕是菩萨也可以的。我们寺庙的所有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的胸口也是有万字符的。  万字符只是佛教里用于代表宇宙万物的一个规律“轮转”,不但我们的星系轮转,我们的生命也在轮转(六道轮回),一切的东西都在轮转,没有停止的时候。同时万字符也代表着其他的一些东西。所以就等于我们的1、2、3、4......等等一样,万字符只是一种代表符号。所以不但是佛像,菩萨像也可以有万字符。佛像中雕刻万字符,是要让我们知道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它的现状,一切的东西都是作一种循环运动的,我们看见的平衡只是一种动态平衡。也预示一切物质都有生有灭,不是永恒存在的,要我们认识到诸法无常、诸法性空的真理,不要起执著心。这个就是佛像中雕刻万字符的意义。所以所有的佛像都可以雕刻,因为佛的境界是平等无二的,菩萨像也可以雕刻万字符,因为我们现在见到的大菩萨,比如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等,他们的实质其实已经是佛了,只不过为了方便利益众生,他们才化现出菩萨身而已,他们其实很早就已经成就佛果了。就好比便衣警察一样,他们是警察,但是为了能够抓得到更多的犯罪分子,他们就不穿警服改穿便服,走在大街上不让犯罪分子识别出来,从而能在犯罪分子作案的时候就第一时间能制服他们。文殊菩萨是过去佛“燃灯古佛”的老师,燃灯古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如果文殊菩萨不是已经成就了佛果的话,又如何去教导燃灯古佛成佛呢!
释迦牟尼佛。 “万”字是一种符号标志,汉文称之为“雍仲”。 佛教创立,雍仲即为梵天家之吉祥,并使用顺时针旋转向与苯教加以区别。凡画尊像必画雍仲图形
释迦牟尼佛。 “万”字是一种符号标志,汉文称之为“雍仲”。 佛教创立,雍仲即为梵天家之吉祥,并使用顺时针旋转向与苯教加以区别。凡画尊像必画雍仲图形。《佛学大辞典》称,佛经以此作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其第二十八相“胸表万字”即指此,视为功德圆满,吉祥云海之义。印度婆罗门教所记载为其神毗湿奴的胸毛,后演变成释尊专有的“八十种随行好”之一;佛经说:“佛眉间白毫右旋婉苑”、“佛足下五指端有雍仲字文,相次各有如眼。”所以,僧徒礼佛,必“右绕三匝”。

5,禅宗的基本教义

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禅宗的教义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  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就是“法无定法”,就这样
无念、无住、无相 ---------------------------------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做么长
诸法无相,诸我无常。
其方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特征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如果说到有什么基本教义,那么与其他佛教的派别基本思想一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磐寂静。不同的只是方法。
-- 佛教基本教义 【四谛】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苦恼,包括生、老、病、死在内。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佛教认为,三苦、八苦有的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2、集谛。亦名习谛。集是积聚感招之意。说一切众生,常时以来,由于贪瞋愚痴的行动,造成的善恶行为的业因,能感招将来的生死苦果。 3、灭谛。亦名尽谛,为息灭、灭尽之意,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盘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4、道谛。道为通达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以后大、小乘又各有发展。佛教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 【三谛】 即空谛、假谛、中道谛。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谛理。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叫做空谛;一切事物其中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叫做假谛;这些都不出法性,不待造作而有,叫做中道谛。一切事物,皆不出此空、假、中三谛的范畴,故称为三谛之理。《始终心要》说:“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假谛者立一切法。”又此三谛,圆融无碍,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如观空时,无假无中无不空白;观假时,无空无中无不假;观中道时,无空无假无不中,名为圆融三谛。《中观论·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偈被认为是圆融三谛的出处。 【二谛】 即真谛和俗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名胜义谛与名言谛。真俗二谛,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论,认为世间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是有,称假有,这就是世俗谛,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是空,称性空,这就是真谛,所以真俗二谛,就是空、有二谛。这是就外在的物境而言。若以主观认识而论,谓世俗谛是有,这是世间一般人的常识见解;言真谛为空是二乘圣者特有的超世见解。实际上,说有不住有,谈空不落空,空有无碍,才是真俗二谛的正观。又世俗谛的有,是世间万事万物的现象;真谛的空,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缘起才能性空,性空才能缘起,缘起与性空实际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对立而统一。所以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如《般若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大乘佛教各宗,因为传承或立论方法不同,对二谛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二谛是理,有的认为二谛是教。天台宗认为二谛或三谛是真实不虚的谛理,故云:“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三论宗认为真俗二谛是两种真实不虚的言教:“二谛者,盖是言教之通诠,相待之假称……唯是教门,不关境理。” 【八正道】 佛教教义。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盘)的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2、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5、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6、正方便。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盘的理想境地;7、正念。念念不忘四谛真理;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即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的教义。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认为只有自己的教义才是真理,其他宗教及各派哲学都是邪见。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要的一道,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 八正道也是针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中一些派别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佛陀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之在原始佛教也把八正道称为中道。原始佛教对这种不苦不乐的修行方法十分重视,列为四谛之一“道谛”的具体内容。对于八正道的详细解释有安世高译的《佛说八正道经》、《增一阿含经》的《四谛品》和南传《相应部经典》。 【三十七菩提分】 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圣谛的智慧,通向涅盘圣果的道路。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俱舍论》卷二十五称:“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四念住四种以智观境的方法。世人攀缘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净、乐、常、我四颠倒,因而有贪爱等烦恼。为治此四种颠倒,以念、慧为体立四念住:1、观身不净,用闻思修所生的能观之智,观察和觉了身内肠胃赤白痰等不净,身外眵泪涎唾等不净,破除净想的颠倒;2、观受是苦,用能观之智,观察和觉了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者苦,破除乐想的颠倒;3、观心无常,用能观之智,观察和觉了心境生灭无常,破除常想的颠倒;4、观法无我,用能观之智,观察和觉了五蕴等法从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所以无我,除破我想的颠倒。 四正断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1、于已生的恶法令断灭;2、于未生的恶法令不生;3、于未生的善法令生起;4、于已生的善法令坚住和增广。于此四法戒勉策励,精进修习,为了断恶修善。 四神足四种可以得到神通的定(三摩地):1、欲神足(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由想得到神通的意欲之力发起的定;2、勤神足(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由不断止恶进善力发起的定;3、心神足(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由心念之力发起的定;4、观神足(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由观想佛理之力发起的定。“断行成就”是要修行者断除一切障碍三摩地的不善等法,从而转进修习三摩地行,即用欲、勤、心、观四法来引发和修证这四种三摩地。欲等四法,求定称心、趣定自在,故又称“四如意足”。佛教认为,修行这些禅定,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的能力。 五根修行佛教所依靠的五种内在条件:1、信根。信正道及助道善法;2、粗进根。修学正道及助道法时,勤求不息;3、念根。念正道及助道法更无他念;4、定根。摄心于正道及助道法相应不散;5、慧根。为正道及助道法观无常等十六行。这五种法,皆有能生善法,不可倾动和势用增上等义,故名为“根”。 五力五根增长所产生的力用:1、信力。信根增长可破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可破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可破邪思;4、定力。定根增长可破乱想;5、慧力。慧根增长可破烦恼。《大智度论》卷十九:“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是名为力。” 七觉支达到佛教觉悟的七种次第或七种智慧:1、念觉支。修行者修学出世法时,常念定慧等;2、择法觉支。对于诸法的真伪,用智慧加以辩别和选择,达到去伪存真;3、精进觉支。以勇猛善心,离邪行真;4、喜觉支,由于精进而得悟善法,心生喜悦;5、轻安觉支。不断进修,断除诸见烦恼和身心粗重,从而轻利安适;6、定觉支。使心专住一境而不散乱;7、舍觉支。舍弃虚妄诸法而不追忆,心无偏颇。 八圣道支八种通向涅盘解脱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见八正道)。

文章TAG:菩萨罗汉佛教地位出菩萨

最近更新

  • 能字五行属什么,能字五行属什么能字五行属什么,能字五行属什么

    能字五行属什么2,能字十画五行属什么3,衍能字五行属什么4,可字五行属什么可在五行中属什么5,能字五行属什么6,字的五行属性1,能字五行属什么当然属金了2,能字十画五行属什么简体字繁体字笔画.....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2

  • 丑午,八字有丑午是相害吗丑午,八字有丑午是相害吗

    八字有丑午是相害吗2,丑午相害丑受伤还是子受伤3,在六爻预测中丑变午是相生还是相害4,什么叫子午和丑午5,为何说午跟丑相害6,请问那位知道丑午是什么时候1,八字有丑午是相害吗丑土晦火确实也.....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2

  • 上乾下艮,易经第三十三卦 遯 天山遁 乾上艮下是什么意思上乾下艮,易经第三十三卦 遯 天山遁 乾上艮下是什么意思

    易经第三十三卦遯天山遁乾上艮下是什么意思2,这是什么意思车没坏吧3,易经第三十三卦遯天山遁乾上艮下这是什么意思4,2014年下午两点钱币六爻法求得上乾下艮遁卦变爻九四变卦渐5,请高人帮忙.....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2

  • 节日图片,圣诞节有什么好图片节日图片,圣诞节有什么好图片

    圣诞节有什么好图片2,中秋快到了找中秋图片素材中秋图片也可以谁有3,给我几张主题是有关父亲节的图片最好是比较大张的4,浪漫圣诞节图片5,急急我要一张中秋节图片6,哪里有好看的图片哦1,圣诞.....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2

  • 五行生肖,12生肖五行属什么五行生肖,12生肖五行属什么

    12生肖五行属什么2,五行相对应的生肖是什么3,十二生肖各属于哪五行4,12生肖金木水火土五行5,十二生肖与五行的关系6,12生肖分别对应的五行分别是1,12生肖五行属什么金金;木;水;土;火2,五行相对应.....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2

  • 八种人不适合创业,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生意八种人不适合创业,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生意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生意2,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3,怎么样看一个人适合不适合做生意怎么看啊4,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创业的能力5,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创业6,现在我要创业要具备什么条件啊1,什么样.....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1

  • 花瓣我,蒲公英不说一语仿写花瓣花瓣我,蒲公英不说一语仿写花瓣

    蒲公英不说一语仿写花瓣2,谁知道含有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3,华为应用市场APP里现在不送花瓣了么4,花瓣什么意思5,牛奶皮肤金希澈我们爱你金希澈用韩文牛奶皮肤金希澈我们爱你金希6,一片什么.....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1

  • 捞泥,溏泥是什么捞泥,溏泥是什么

    溏泥是什么2,鱼缸里有泥土怎么捞起来3,硼泥的组成及性质4,溏泥怎么制作5,捞稀泥用什么样的方法好6,罱泥船是什么意思1,溏泥是什么池塘里面泥2,鱼缸里有泥土怎么捞起来最简易的话用塑料吸管虹.....

    星座经验 日期:2023-09-21

星座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