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明天是元宵节,农村老人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今天是2月7日正月十四日,很多地方正在抗yi中。
说说你家八月十五的习俗吧?
中秋节是大家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在我国有很多习俗。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等等太多了!我这这就说到这里!!!谢谢希望你能满意!!!。
农村老人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明天是元宵节,农村老人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今天是2月7日正月十四日,很多地方正在抗yi中。明天就是正月十五,根据今日的天气预报了解到,明天正月十五天气状况不佳,属于阴雨或者降雪天气出现。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所指的大意就是:假如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有有云朵遮住了明亮的月光,则意味着在明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天气状况不好,极有可能是飘雪的天气。
其寓意这一切是源自农民根据节气总结的经验说法,虽然不能用农业科学技术解释不透,但这是在农业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总结的规律,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在古代以及近代,正月十五元宵节依然是居民朋友们游原欣赏灯会的日子,一般月光明亮风光明媚为欣赏月光和灯会提供了条件。可假如正月十五雪打灯,意味着下雪的天气不利于游原赏灯。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一些地区也被称之为“上元节”,而据说在北京也叫“灯节”,顾名思义地方不同大同小异,其主指还是没有改变的。元宵节是正月的春节后的又一重要节日,同时也是一年中重要的一个节气时间节点。特别是今年的情况更为突出,由于前天2月4日正月十一是“立春”的节气,对于农民朋友进行农业生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过现如今,我们不再依赖这些传统的俗语生活,更多的居民朋友们更信赖于天气预报。其实,也有人说正月元宵节(正月十五)雪打灯,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下雪的天气,则农民朋友们从事农业活动种植的庄稼更容易实现大丰收。上述的一切均是在农民朋友根据实际的重要时间节气概括的天气经验、农业经验,从古至今流传至今,至少当前在基层的农民朋友心中依旧存在,虽然不完全相信,但也一直被流传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