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知识 > 星座经验 > 耳朵流血是为什么,耳朵突然流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血是为什么,耳朵突然流血是怎么回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7 19:56:21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1,耳朵突然流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突然流血不排除是耳膜耳鼓破裂造成的,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确定!人不明原因出血,都应该排除肿瘤的可能。

耳朵突然流血是怎么回事

2,耳朵流血是怎么回事

这个不算很严重,耳朵里面很脆弱,稍微一不在意就会受伤,如果过了一两天还没好那就是发炎了如果你咽口水会感觉很疼,就是中耳炎,这个很简单的,不严重,吃点消炎药,去医生那里开一点滴在耳朵里的消炎药,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滴完药之后不能上班,因为耳朵会大概有半天什么都听不见

耳朵流血是怎么回事

3,耳朵流血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得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病菌进入鼓室引起的鼓室粘膜的炎症.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治疗上: 1.应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可症状消退后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2、适当应用滴鼻药物治疗,如呋麻合剂等。。 3.理疗,如红外线、超短波等,有助于消炎止痛。 4.全身支持疗法,注意休息,调节饮食。 5、局部用药时要遵守医生医嘱,不乱用药。 6、要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7、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耳朵流血是怎么一回事

4,耳朵里出血了是怎么回事

一是外耳道有破裂的地方,二是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引起。 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这个说不好,可能是活的异物进了耳朵造成的。耳朵是重要器官之一,非同小可,最好尽快去医院五官科看看,以免耽误。

5,耳朵出血怎么回事

马上去医院看了,可能是耳膜破了。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治疗与注意事项:1.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脑脊液流出。2.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 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3.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此时,不要用堵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4.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自行愈合。5.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若伤后3 个月鼓膜破裂仍未愈合时,可去医院做鼓膜修复手术,使之恢复听力。

6,耳朵流出血那是怎么回事

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满意请采纳

7,耳朵里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里面出血的患者不要过分恐慌,引起耳朵里面出血的情况较多,需要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通常情况下引起耳朵里面出血的原因有,耳部疾病、中耳癌和耳内的机械损伤等。除患有中耳炎外,其他耳科疾病也可引起耳朵流脓、耳朵出血。例如,外耳道炎患者有时可发生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还会出现耳道流脓的症状。此外,鼓膜炎、鼓膜穿孔、鼓膜破裂、内耳炎都会引起耳朵流脓、耳朵出血的症状。具体的病因要在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或是爆破冲击、某些剧烈性运动等,损伤了鼓膜。也有可能耳道被刮伤而引起出血。耳朵流脓、耳朵出血按流出液体的性状可有三种症状:1、油脂状的。油脂性耵聍,俗称油耳朵。2、水样的。耳道湿疹溢液呈黄色,大疤性鼓膜炎破裂呈血性水,单纯性中耳炎多为腥味的粘脓,胆脂瘤性中耳炎为臭脓。3、脓血性的。有中耳癌肿的臭脓血,肉芽性中耳炎的血脓,外伤引起的鲜血流出。
这种情况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外耳道出血,还有可能是外耳道异物,中耳内的出血,炎症反应,局部损伤,需要就诊耳鼻喉科看一下,做一下耳镜检查。
得明确耳朵出血的原因,对于耳朵出血的病人,会常规的做专科检查,明确到底什么因素引起的。有一部分病人是外伤引起的,比如有一些病人不慎的损伤到了外耳道甚至鼓膜,有可能会引起出血,如果单纯损伤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皮肤破损的情况,如果出血量不大,一般可以适当的用局部抗生素,如果出血逐渐凝固、叠加之后,没有并发感染、发炎情况,一般7-10天左右,血痂慢慢脱落也就好了,如果是鼓膜或者中耳的原因引起出血,比如骨膜破损或者是中耳的炎症引起得出血,这种情况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鼓膜外伤引起的破损,有一些病人需要做鼓膜的修补术,如果小的穿孔,一般建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查,让它自己长一长,如果是中耳的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出血,要积极控制中耳的炎症,比如可以适当用口服或者局部抗生素治疗。
马上去医院看了,可能是耳膜破了。 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 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 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 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 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 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 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 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 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治疗与注意事项: 1.伤者如果意识清楚,可让他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 脑脊液流出。 2.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 起中耳炎。在医生未诊治前,如外耳道口处有泥土或异物,可用70%酒精棉 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净镊子取出异物。经医生确诊为鼓膜破裂后,每 天需用牙签卷上少量脱脂棉,再蘸点70%酒精或60 度白酒轻轻擦拭外耳道 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尘进入。 3.当颅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时,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 体,这种液体就是脑脊液,临床上叫作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此时,不要用堵 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给中耳道造成压力,还可能造 成逆行感染,使细菌进入颅内,带来更大的危害。应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4.耳鼓膜破裂时,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 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 耳炎。 外伤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时妥善处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能 自行愈合。 5.一般外伤性耳出血,可内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药,以及用治疗鼻出血 的偏方、验方止血。严重耳出血应速送医院治疗。若伤后3 个月鼓膜破裂仍 未愈合时,可去医院做鼓膜修复手术,使之恢复听力。
?耳朵出血有几种原因,一是外耳道有破裂的地方,二是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引起。 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有几种原因,一是外耳道有破裂的地方,二是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引起。 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文章TAG:耳朵流血是为什么耳朵流血为什么

最近更新

星座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