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500多年以前,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当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表示贵溅,姓用来区别婚姻。只是到战国以后姓和氏才混而为一,原来的氏也成了姓。中国人的名或者说区别个体的私名更为复杂。刚出生的孩子有乳名,又叫小名;以后要取大名一一正式名,学名,官名;成年时又要有与名相表里的字,又叫表字。一些学者或者有身份的人又有号,就是自号,别号,有的人有绰号。
当和尚、道士有法号、道号。作者有笔名。搞戏剧舞蹈的有艺名。做大官的活着有封官,官号,死后有谥号。皇帝有尊号,徽号,年号,庙号,陵号,谥号等。具体的人名有一个字的单号,有两个字的双号,还有多字的名号。又有表示辈份、支派、长幼的专门用字和偏旁。各种各样的名字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如此等等。每个人都有名字,天天都在使用名字,然而真正了解名字意义的人并不多。
读过这一篇文章,你可以对中国人民的知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姓名史九曲十折,渊远流长,在世界各民族的姓名文化中,堪称最独特、最丰富的典型代表文化之一。古时候,孩子因何随母姓?文字的创立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志。关于姓、名等字的原始意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人的命是由生母带来的,人的姓也是从生母,即生母姓什么,子女就是姓什么,姓名学的研究者一致认为,华夏之姓产生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时期。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这是对姓的产生的阐释。前一句是说姓是与生俱来的,即人一生下来就有了姓。姓什么呢?最后一句做了解答,姓这个字由女与生两部分构成的,这里的“女”即母,女生就是生母。
姓字的创造,反应了母系公社时期的历史特点。那时同一个老祖母的几代子孙生活在一起,由这个血缘关系组合成的原始集体就是氏族。氏族这个名称是后人命名的,氏即姓,族即家族。氏族就是同性同祖的大家庭,氏族里的男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当时母亲是最神圣的,而始祖母则是氏族的主持者和领导者,起着维系氏族血缘团结的重要作用。
你认为华夏先祖在一万多年前,创立的第一个汉字是哪个字?有何依据?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糸统的文字,在此之前肯定还有个发展阶段。丁公陶文,尧都遗址,贾湖遗址中零星发现的骨刻,陶刻符号则证明了这一点。传说黄帝任仓颉创字天降粟鬼神夜哭,仓颉不可能闭门造车,他似乎只是把民间流行的刻划符号搜集整理而己。那么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最先创造哪个字呢?当然一切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