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端午节既是中国也是韩国的,不过除了叫端午节之外,两者基本上没有大多的相似性,我们不用担心屈原是韩国的,粽子是韩国的。端午节这个节日历史上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从端午节形成的历史阶段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又是转折点,实际上,韩国的这个端午节也是年头很久,传承很久,有其历史和文化的一面。
1、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上的屈原。何来“端午快乐”呢?
谢邀,是与不是纪念屈原故且不论,在这里就说是纪念屈原,又有什么不开心呢?屈原如果不被排挤罢黜朝政他能写出如此恢宏瑰丽的骚体诗吗?说明屈原是幸运的,因一部《离骚》而万古留名,他泉下当是快乐的,他的《离骚》开了词赋词宗,对后来的影响深远,这也许他本人当时也没料到会如此受后人尊重,不然他会多活两年的。我们高兴屈原也会高兴的,
2、端午节是中国的还是韩国的?为什么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了?
端午节到了,我们在吃粽子的同时又不免想起粽子是发源中国还是韩国的话题了?作为研究中韩关系的非著名砖家,每当看到中韩两国老百姓为了孔子、屈原、端午节吵来吵去都不免焦虑,因为这反映两国邻国之间的了解有限和误解不断。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这个绝对不是客套话,在传统文化上,韩国曾经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这就是文化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韩国曾经也非常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度以小中华自居,如今更是标榜自己为儒家文化的正统传人。
在此大背景下,两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甚至会引发两国民间的争论,典型的如端午节,中国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是纪念楚国忠臣屈原,基本的习俗有插艾蒿、吃粽子、饮雄黄酒、划龙舟等,也有说是纪念屈伍子胥等等(在中国各地实际上也有所不同),没有太多的祭祀仪式。韩国的端午节有叫江陵端午祭,在韩国又称“上日”,指侍奉神灵的日子,也是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是习俗有: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和民俗活动等儒祭和巫祭,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大关岭城隍”等。
由此可见,中韩两国的端午节除了时间相似外,其实目的、内容等都不一样,可以说两者时间雷同,但内容不一。不过吃瓜群众从小端午节吃粽子长大,一听说韩国要把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居然成功了,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韩国的这个端午节也是年头很久,传承很久,有其历史和文化的一面。至于说由于韩国将端午节申请遗产导致中国端午节申遗失败更是谣传,
虽然2005年韩国将其端午节申请世界非遗成功,但这并不妨碍2009年中国端午节申请世界非遗成功。两国的端午节作为非遗都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法性确认,总之,端午节既是中国也是韩国的,不过除了叫端午节之外,两者基本上没有大多的相似性,我们不用担心屈原是韩国的,粽子是韩国的。两国民众之间多些了解很有必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而伤害感情,
3、关于端午节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呢?
端午节这个节日历史上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划龙舟以纪念这位爱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学识渊博,忧国忧民,对国家的兴衷冶乱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是战国末期,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战国末年的楚国,社会动荡不安,年轻的屈原看到国家衰败的局面,十分忧虑,
他决心发扬自己才能,使国家再强盛起来。屈原离开家乡来列郢都,找机会向楚王讲述富国强兵的主张与见解,功心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动了楚王的心,就任命为左司徒,参于政事和外交,屈原建议的富国强兵的主张,几次三番遭到一些落后派的强烈反对,有人在楚王面前造谣中伤屈原,楚王相信谗言,几次把屈原流放他乡,屈原痛心楚王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所以他忧伤愁闷,沉郁深思,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离骚》《天问》,《九歌》《橘颂》《哀郢》《涉江》《怀沙》《惜住日》等二十五篇,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中国诗歌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