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基础:阴阳五行八卦的统一,天干地支的运算方法论的完整。说半天还没有把大神请出来:河图洛书长这样子。这两个图的出现,直接贡献的五行理论系统的完善,其次是对基础数理的完善。把五行数字化了。这个数字就是:3、8甲乙木,2、7丙丁火,5、10戊己土,4、9庚辛金。河图直接引导了后天八卦图的出现和运算应用。
如图:内圈为洛书的数理,我们看看,其数理也遵行河图数理关系。就是123456789的五行属性不变,这是固定的数理关系。我们看下图,下图是洛书直接排布出先天八卦图:数理非常吻合八卦性质,这里就不多讲。2、五行系统的建立,为诸子百家各自在五行系统下建立自己完整的哲学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逻辑框架。对此,这里不加以论证,以前鄙人在一些回答里面已经很清楚论证过了,不再嚼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
直接上图。我们看看,河图洛书,是不是我们文化的根基,鄙人的传统文化进步,就完全是有赖于对河图洛书的学习和理解。让我理解了国学里面很多为什么。举个例子。儒家为什么要讲只要遵守五常仁义礼智信,人就能自觉完善,自然完善?原来,仁属木,礼属火,信属土,义属金,智属水,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这样往复循环,人自然就变优秀了。
《诫子书》里面讲: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什么呢?如果不懂五行,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淡薄属义,五行金,志属士之心,通智,五行属水,金生水。宁静属智,五行属水,致远,行动,五行属震☳木,所以水生木。一下就明白了。所以,懂河图洛书,然后方知五行真意,即:可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这对于理解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可以有逻辑进行理论推导,(牵涉逻辑,就必须有基础的公理,定义,五行理论就是这种公理)而不会落入咋说咋有理的滑头、油条学问。
目前的国学就是这样,像个狡猾的老贼,圆滑世故,说了等于没说,但如果您懂河图洛书,您会发现国学实际上非常有逻辑,庄子,孟子都是著名的辩论家。可以这样说,不懂五行,你是不可能懂传统文化的。不懂河图洛书数理,你是不可能懂五行真意的。这是鄙人的学习经验。3、至于对中医方面的研究作用,根本无需多说,如果您要学中医,那你一定要懂河图洛书。
否则就是画虎画皮难画骨,抓住经方皮毛大喊去医存药。看下图:以前发过,里面有些错误,现这个纠正过来了。我们看看,中医里面多少“五”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要真正明白: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取类比象方法,非懂河图洛书不行。综上所述,河图洛书,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少有两个意义:1、对于研究和传承发展中医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基础定理。
河图洛书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吗?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河图、洛书的数理,是圣人设卦,立象、拟数,成《易》的数理依据。"勾股定理",乃实用小数,非大道也。它与河图、洛书的关系,《易数钩隐图》、《河洛精蕴》、《周易折中》等书皆有论述。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自可查阅。我为感谢头条的邀约,本文专择前人尚未论及的内涵浅言几句。
因不会用手机制图,表述不清处,请读者见谅。河图数为55,洛书数为45。两数之和为100,即10之平方数。画成图,即为边长为10的正方形。再以四边长的中点,为内接正方形的四角顶点,则内正方形面积大约为:7ⅹ7=49(即50一1)。因为:5x5 5x5=50,50的开方≈7,为求整数,说成"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即弃一不用)″。
历史上有不少学者名流,易学专家(如欧阳修等),因不明其奥,竟然把"大衍之数五十″,说成是由"天地数"五十有五,脫简(即少了"有五"两字)而来。其解释似"小儿辩日",好不可笑!话讲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应可悟出文中内涵与奥妙了吧。(因为:只要在7X7的小方中再内接一小方,就是勾3股4弦5了,笫三个小方的面积就为5Ⅹ5=25。
3个方的面积之比分别为100:50:25。…。)这里须补充几句的是:《易数》是一数多用的,如:"河图数"又谓"天地数″,"生成数"亦可谓"生存数"。称谓不同时,义蕴与作用亦迥然不同。因为《易》包罗万象,是综合性学问,所以较之单科学问(科学)难学得多。譬如《易图》:是数模、是图语、是意象、是信息。涉及到数学、科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三言两语很难说清的,如讲得太深、太专业,也无人爱听。
为什么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先搞清楚史书记载的“河雒文明”还是”河洛文明”。雒河和洛河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洛河,古称:洛河。现在也叫北洛河。整条河在陕西。雒河,古称:雒河。现在叫南洛河。发源于陕西华山南部,流经河南。洛阳的名字来源于雒河。《史记》记载是“洛出书”。在史书中,关于雒河和洛河从未混淆。后来雒河改为洛河,才有记载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