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我们是不是顺带也把“如何读懂”易经的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结。《易经》、《道德经》也一样,记得有一位《易经》专家到处讲学,竟把《易经》与科学对立起来,认为《易经》与科学无关,殊不知“洁净精微,易教也”(《礼记·经解》),洁净就是专业,精微就是科学,可知这位专家也没有真正读懂。
1、如何读懂《易经》?
谢邀应答!《易经》不是“被有些人认为”的事儿,它根本就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一本书!何以为证?我们说,《易经》所言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其实就是近现代科学所言的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是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当然也就成了西方所谓“十字架”的始点(出发点、起点)与终点(落脚点、归宿)!如果我们今天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所谓“十字架”(十字空间坐标)的东西横轴(物质水平轴)和南北纵轴(精神垂直轴),则分别具有古人所言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和“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的根本属性,这也正是《易经》不厌其烦、深刻探究和细致入微、精辟阐释的基本原理。
如果我们用明人张邦奇(1484—1544)的话说,那就是:“易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中焉止矣!”(详见《明儒学案》第1225页,)至于“中”还是什么?那我就要说了,“中”还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以贯之数千年的“允执厥中”,是我们一个中国的“中”(古《精蕴》:“一中为忠,二中为患”),是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的“中”,而其汉字结构是:“丨左为阳,丨右为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阴阳整体思维观的思想核心!由上,我们是不是顺带也把“如何读懂”易经的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结?愿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2、第一次读《易经》的时候,你坚持读完了吗?如何评价《易经》?
我有好几个版本的易经,初中时就买过一本《易经注译》,书中是按新社会新思想作解的,把它解释成普通的上古社会活动,读了几页,原文好多字要先去看它的解释才行;译文内容又出奇地平淡,觉得看来无益,从此再没读过。一些术数类书比如《梅花易数》,《增删卜易》那是看过好几遍,也会演算,只是用之过频,通常失准,若是偶用,是准的,当然水平所限,断卦不明或(事后才知)断错是常有的事。
再后来买过一本《周易》,并不厚,古体竖排,影印的,内页是《周易本义》,这本书,不光原文我一窍不通,连译文也一知半解,两个月后才断断续续看完,倒是前后几页那些顺序歌什么的,我下决心背诵了,加上前面背过的浑天甲子,也算是有丁点功夫吧。至于近年,我在网络上认认真真地看了台湾曾仕强先生对易卦的诸多详解,可以说跟易经有点象朋友的感觉了,但内心的感觉是,越接触易经,越觉得学的少,总认为要从头学才行,
3、易经是一本凝结着古人智慧的书,为什么不提倡,人人去读呢?
《易经》广大悉备,“洁静精微”(《礼记·经解》),“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系辞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之总的源头,对各个学术领域无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易经》又是最难读懂的,特别是在今天,能够真正读得懂、用得对的人就更少,故《礼记·经解》云:“易之失贼”,“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而《易经》又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儒家者流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汉书·艺文志》),
记得有一位《易经》专家到处讲学,竟把《易经》与科学对立起来,认为《易经》与科学无关,殊不知“洁净精微,易教也”(《礼记·经解》),洁净就是专业,精微就是科学,可知这位专家也没有真正读懂。是以我们提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优势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优势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高典范,是中国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之精华,是一切经典的经典,一切科学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