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模养殖企业业绩冲刺进入关键时刻,局部地区“量价背离”,对当前生猪价格有一定影响6月份对于很多养殖企业来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它既是二季度的收尾阶段,同时也是半年的收官之际,所以都不敢马虎,为了能把销售数据看起来漂亮点,那么只能在出栏节奏上进行把控。
1、2019年6月27日,猪价几乎全面下跌,难道是猪价进入下跌的通道吗?
“退二进三”,这两天生猪价格的走势恐怕又得让不少养殖户担忧了,在前期持续明显上涨时,多地生猪价格不断走高,如天津高峰时达到了20.35元/公斤,养殖户也是兴奋不已,出栏一头230斤的生猪,净利润达900元以上,惜售压栏的心理明显增加。可6月26日全国生猪均价不再继续上涨,而是开始出现回落,单日跌幅为0.11元/公斤,多地猪价也出现实质性的下跌,6月27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7.48元/公斤,与6月26日相比再次回落0.04元/公斤,其中下跌的地区达到了17个,上涨的地区为12个,呈现出跌多涨少的现象,
区域上来看西南地区依然处于相对低位,价格最低的为云南,只有12.83元/公斤,东北地区再次出现全面下跌,以辽宁为例,两天时间跌幅达到了0.89元/公斤,可谓是涨起来快跌起来也快。6月27日猪价几乎全面下跌,难道猪价进入下跌通道了吗?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一、6月份多地生猪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存在一定的“虚胖”现象,有回调的必要性6月份不仅各地的气温明显上升,而且生猪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如果是按照以往的情况,这个时候应该是处于猪肉消费淡季,猪源供应量也会相对充足,生猪价格也会表现的较为平稳,然而今年的情况打破了以往的规律,在消费量未明显增加时,生猪价格率先响应,短时间内实现了“破8进9”。
然而多地猪价连续上涨后,个人认为存在“虚胖”的现象,比如说东北地区,一直以来生猪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这也是由于前期当地猪源供应相对充足所致,就在6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生猪价格从15元/公斤区间上涨至19元/公斤以上,个别地区更是突破了20元/公斤,一个月的涨幅超过4元/公斤,很显然是有点过快了,一旦后期终端猪肉消费走强,那岂不是上涨幅度更大,
对于消费者、养殖户来说,都不是好事,过快的上涨只会提前透支行情,短期的调整就显得有必要。二、规模养殖企业业绩冲刺进入关键时刻,局部地区“量价背离”,对当前生猪价格有一定影响6月份对于很多养殖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它既是二季度的收尾阶段,同时也是半年的收官之际,所以都不敢马虎,为了能把销售数据看起来漂亮点,那么只能在出栏节奏上进行把控,
对于6月上旬和中旬生猪价格的表现,相信很多养殖企业也感到意外,中小养殖户看到猪价接二连三的上涨后,惜售心理明显增强,无形中抬高了市场底价,这也是规模养殖企业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可以趁机加大出栏量,同时还不容易被发现,“量价齐升”可以明显提升业绩。6月底到了关键时刻,此时规模养殖企业依然会保持较高的出栏水平,在生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时,市场风格开始转向,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加大,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使得生猪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
三、多地猪价轮番上涨后,养殖户变现需求增加,而屠企想趁机压价对于很多中小养殖户来说,出栏节奏和心态与规模养殖企业是不同的,毕竟自身条件有限,没有定价权,经常会跟着市场行情走。通常情况下,在价格上涨时,惜售心理会越明显,总想在最高点出栏,在价格持续低迷时,持续时间越久,反而越心急,会明显加大出栏量,而实际上这样的操作通常是踏错节奏的,很多时候会做反行情,
华北、东北等地是本轮上涨行情的主要区域,多地生猪价格涨幅超过3元/公斤,养殖户心里也明白,短时间内上涨过快不是好事,市场迟早会回归理性。在多地生猪价格开始回落时,很多养殖户担心会继续下跌,此时出栏量会明显高于持续上涨阶段,而屠企也想趁机进行压价,这也导致多地生猪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如吉林地区单日跌幅达到了0.47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