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水”,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空气中本来就有的啊,为啥叫“生”。而且解释也不完整,因为有时候,下雨之前未必础润。李雷不解释。又说五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嗯,如果你把一块土疙瘩,放进冰箱里,过一阵子拿出来,表面也会凝结水,这是否代表土疙瘩这时有了“金性”。我说,这解释有问题,土疙瘩只是因为低温,产生了“础润而雨”的效应。
难道低温就是金性吗?或者冰箱是金性加持器吗?这种金土之变换,究竟意味着什么?李雷又不解释了。其实比如础润而雨这些现象,古人当然看到了,并且想知道为什么。但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实证逻辑,对自然科学缺少深入探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比如不知道气压、湿度、饱和度、水蒸气凝结等等知识,他们也就只能从既有的五行概念去解释,导致出现了李雷所转述的这些错误想法。
——在没有“科学答案”的时候,我们觉得那些看似有点道理的说法也是可以接受的。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当成了这个世界的基本组成。但我们今天知道它们并不是,这个分类法是相当粗糙无效的。甚至于一词多义的情况,既然经常混乱,就应该换一些说法,避免误会。语言的发展,让我们经常看不懂古人说的话,实际上是我们对于语言,也对自然理解越来越多的缘故。
比如古人说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际上指铜。比如古书上说,“赐百金”,你可以别指望着穿越回去可以拿到一百斤的黄金,你只能拿到一百斤的铜(当然也不少了)。比如说木,我们现在知道它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水,由氢、氧组成(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液体)。土,主要硅酸盐等成分。火,其实是燃烧现象,如果把光也包括进来,那就是燃烧(物质化学反应)发光(电磁波)。
中医里,五脏对应五行,肺对应什么?
阴阳五行观是中华名族认识世界的思维观,在《老子》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记载,这就是古人对于阴阳的认识。五行将阴阳分为上升之极,上升、下降之极,下降,还有一个就是阴阳的交界处,所谓的至阴。因此有了木火金水,还有阴阳交界的土。于是世间万物都由阴阳五行组成,只是每一种元素的多少不同。那么人体五脏的五行性质如何?心在五行属火,因为心脏为红色,主血脉,主藏神,阳气最旺,因此为火脏。
中医说肝属木、心属火、肾属水,五脏为何要用五行来定义?
五行通五脏六腑,并非偶然。五行与人类生产生活那是密不可分的,相生相克是自然界自然规律。阴阳调和,互利互补,而滋润生命的轨迹。"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金木水火土,"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征;"木"具有生发、条理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征;"火"具有火热、向上的特征;"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征。
五行相生相克,生克在《元理赋》有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反生为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水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阴阳五行是个抽象的哲学名词,要说明它在科学领域里的作用与人体的关系,离不开天干、地支。这些属性又是人体信息的病理和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整体理念。在《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在《素问泽释》中"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而立五脏之气,甚间之时,生死之期"。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体,中医学上,早就根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通人体五脏六腑。"金"通肺、大肠;"木"道肝、胆;"水"通肾、膀胱;"火"通心、小肠;"土"通脾、胃。在《气交变大论》中:"岁木太过,湿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岁土太过,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流行,邪害么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