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上班,她就开始制订每月理财计划,每月存多少钱、一年攒多少都有规划,当然没有全部做到,月月花销分项记账倒是做到了。我挺佩服无论收入多少,每月都有一定存款计划的人,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能做到月月存点钱,积少成多,万一需要大笔款项的时候,也不会干着急了吧?我就是因为一次急等用钱,结果拿不出来,才痛定思痛,不再乱花钱的,
2、为什么我存不了钱?
浙江卫视跨年演讲会上有一个讨论话题:自己的钱,究竟是花出去的线,还是省下来的钱。一位大咖认为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金钱本身没有价值,而由金钱换回来的物品、服务以及体验有价值,更何况,对于投资者来讲,只有把钱花出去,才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而一位参加会议的嘉宾则认为演讲大咖接触的人群,基本都是精英阶层,他们赚钱多靠投资,不会为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能用金钱搞定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所以,这类人更倾向于追求人生体验和自我实现,相比之下,95%以上的普通人要考虑日常开销,要储蓄应对潜在的重大变故,“追求体验”的层次和欲望都要远低于精英阶层,对普通人来说,省下来的钱是自己的,尴尬的是,依照如今的消费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很难省下钱来,
社会中有一些不靠谱的年轻人,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对于储蓄缺乏最基本的规划,这些人存不到钱也在情理之中,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靠谱的人也没有办法存到钱,工资尚未发放,他们就早已花光:衣食住行、社交、育儿、车贷、房贷,一大堆的账单让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经常陷入焦虑,更不敢轻易辞职,因此衍生出大量经典的职场格言:主管不能骂90后的年轻人,他们一冲动会立刻辞职;对于中年人,主管可以狠狠地骂,因为他们绝对不敢辞职,而中年人也有职场信条:骂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资。
吸血式消费,金钱都去哪里儿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老百姓的工资也都连年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一直往上走,上海广深企业里的工资经常要从四位数开始计算,即便是在廊坊、石家庄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也很难找到三千以下的工资,我们不能否认工资一直上涨,但令人尴尬的是,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追不上房价、药价和育儿消费的上涨,这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首先,房子是所有人的刚需,北京、深圳的房价动辄高达每平米十万元,普通人又怎么能买得起如此住房呢,纵然是倾家荡产,找七大姑、八大姨勉强凑足首付,也要背负二十年到三十年的贷款,相比之下,石家庄等三四线城市房价,前几年一直温和,但仅仅一到两轮的炒房,就从7000元上涨到15000元以上;雄安新区以及周边的县城,因一道政令,房价翻了几倍,只能通过冻结交易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