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已飘香,玉露就生凉。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于十五位,是代表仲秋八月的节。立秋处暑尚有暑,一交白露早晚凉。白露为霜,就有秋凉明显之意。有霜的寒凉刺骨,所以说“白露勿露身”,意就是要穿衣防寒凉了,再露身受凉就易因风寒染病影响健康。交白露后,日夜气温进一步拉大,午热早晚凉,热时解衣,凉时穿衣才对。早晚气温下降加大,至到水气凝结为露为霜。
白露节气将至,农村俗语“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啥意思?白露后下雨不好吗?
这周星期日,也就是9月8日就要迎来九月份的第一个节气——白露了。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以后的第3个节气。正所谓“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暑热天基本结束了,这个时候国内大部分地区就要开始入秋了。这句俗语算是相当经典的了,在不少地区都有这个说法,并且农村的很多老人还是对其深信不疑的。
其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白露节气前下雨,那么这样的雨水对于农作物是有利的。而如果是到了白露节气以后才下雨,那这样的雨水就像是遇到鬼了一样,会让农作物遭灾。简而言之这句俗语就是总结了在白露节气前和后下雨对庄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这句俗语,在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中的记载是: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
谚云:“白露日个雨,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在我们这里,每年到了白露节气前下雨,老人们一般不会担心什么。但如果在白露节气以后还下雨,那么就会担忧了,认为这样会影响到庄稼的收成。古人所总结的这句俗语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在白露前,秋收的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了,适量的雨水不仅可以降温,这样早晚的温差大了,对于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雨水还能滋润大地,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人也会感觉到凉爽。但是到了白露节气以后还下雨,那这个时候水稻挣在开花授粉的关键时期,如果突然遇到了降雨,那就会影响到其受粉,自然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另外到了白露之后,大部分地区的秋收作物就已经快要成熟了,比如北方的大豆、玉米就马上要收割了。这时如果下雨,那就容易导致作物的倒伏,并且影响到农民去收割。
所以这个“白露后是鬼”可以理解为是捣蛋鬼,是指天时不利对农作物所造成的灾害。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在白露节气的时候如果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很多,这也被称之为“烂白露”。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在白露以后下雨了,是很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的。但是说白露节气这天下雨了,后面就雨水多,这个是没有什么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