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此也有疑问,潜艇在水下运行时会受到水压影响,为此潜艇有厚厚的钢壳抵抗水压,那从潜艇里出来的人是怎么出来的呢。西方采取的技术是潜艇快漂服,这是一种小型的一次性单人自救装备,能让艇员在半分钟内从水下近200米深的地方上浮到水面而不得减压病,原理是人暴露在高压环境下的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时,气体溶解没有达到饱和,因此不会出现减压病。
1、会游泳的人怎么在水里救人?
这个游泳和救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游泳只不过保障自己能够在水里游进不溺水罢了,救人首先施救者得会水中拖拽,当然靠常规的四大泳姿是不能实现的,实用的拖拽泳姿是反蛙泳和侧泳,即使拖拽没有问题那么把一个人从水里拖救出来依然很难,接近方式、解绑手法、足够的体力和如何上岸,都是你需要考量的内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你能不能保护自己的周全。
这几点有一点做不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主流的,正确的施救溺水者的方法是第一时间呼叫周围的人打救援电话,寻找周边有利的救援工具,一根竿子,一块任意的漂浮物都会是你的好帮手,借助有利的工具事半功倍,救援的第一原则是护得自己周全的情况下竭力救援,救援不是自杀,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去低估溺水者,水中施救需要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不要盲目救援,
2、潜艇在深海里航行时,人如何从里面出来?
以厚厚海水为掩体的潜艇,除了能隐蔽打击敌方战舰外,还能执行其他很多秘密任务,比如运输特种部队,很多电影中都是潜艇负责运送特种部队的。不过很多人对此也有疑问,潜艇在水下运行时会受到水压影响,为此潜艇有厚厚的钢壳抵抗水压,那从潜艇里出来的人是怎么出来的呢?其实从潜艇里出来还真有好几种方法,不过要分为平时和紧急两种,平时大多是从鱼雷发射管一个个钻出来,紧急时一般是乘坐集体救生舱一起出来,
这里的所谓平时,指的是任务中有水下出艇内容的时候,也就是任务要求的,需要出艇的一般是特种部队成员。这样的出艇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湿式出艇就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钻出来,人需要先穿戴好潜水用具,在发射管外盖关闭,内盖开启时钻进发射管,然后潜艇关闭内盖,注水并打开外盖,人从发射管中钻出,这是最古老的出艇方式,还是很长时间以来唯一的事故后自救方式,优点是对潜艇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只要能发射鱼雷既可,缺点是效率太低,有卡在发射管中的风险。
美军采用的最新技术是干式出艇,就是潜艇背部携带一个小型潜艇,人通过两潜艇之间的连接口直接进出,优点是速度快安全可靠,小潜艇运输更隐蔽,缺点是需要潜艇有相应的能力,除了任务中需要出艇之外,潜艇在遇到事故或被击沉时,幸存的艇员也需要能出艇自救。潜艇的自救其实是一项老大难问题,即使是现代有了潜艇救援船也很难,以至于有人形容潜艇救援船的任务就是“赶到事故地点撒花圈”,
但救援设备还是得有,而东西方又采取了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西方采取的技术是潜艇快漂服,这是一种小型的一次性单人自救装备,能让艇员在半分钟内从水下近200米深的地方上浮到水面而不得减压病,原理是人暴露在高压环境下的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时,气体溶解没有达到饱和,因此不会出现减压病,目前英国研制的MK10快漂服实验中已经可以让艇员从水下180米深度可靠脱险,被包括美国在内的22个国家采购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