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皇上都管不了曹操,刘备这种牡其实也虚得不行,当时官职大小,还看手里有兵多少,这个常识,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张作霖早就教过少帅,我在电视上也就学会了。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朝代,汉唐都有刺史,到了宋朝就变成虚职了,何谈大小,明朝中后期是重文轻武的时期,明朝设立的总督,是一个能节制数个边镇的一个官职。
1、古代军中怎么分辨官职大小?
古代军队将军和士兵等级是很严格的。如果你穿越到古代战场,分辨谁是兵、谁是将,主要有以下几点:1.盔甲服饰:从盔甲看,将军一般有盔甲,金属材质,全身防护,而且比较个性化,都是自己置办的甚至祖传的,不是统发的,士兵一般盔甲也有,但基本都是半身装,皮甲,统一配发。包括中衣、鞋子等等,为啥呢?因为古代打仗,带兵的必须盔明甲亮,服饰鲜明,这样手下的士兵才能分辨。
从服饰看,士兵的服饰统一,将军的服饰有颜色和图案的区别,青、红、紫象征不同等级,另外,将军一般都有亲兵,亲兵服饰和普通士兵又有区别。2.阵列旗帜,现代打仗有通信,古代很落后,主要靠的是鼓角鸣声和旗语,而且阵型很重要。古代打仗不是一窝蜂打群架,都是编队分组的,百夫长、千夫长、偏将、副将各有一哨人马,相互衔接。
主将一般在大纛旗下,低级的将领一般也有旗帜,古代评书中常有:飞龙旗、飞虎旗、飞彪旗、飞豹旗,那都啥玩意儿?就是军队的编队。主将发布命令,旗牌官通过旗鼓角锣发出信号,各路兵马有序出动,根据旗帜的变动,就能分辨出自己部队的阵列。3.官阶印信,为了表示军官的等级,一般外出打仗,都要在腰间悬挂腰牌、官印,随时用于亮明身份,签署公文。
2、刺史、州牧、太守,如何区别他们官职的大小?
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朝代,汉唐都有刺史,到了宋朝就变成虚职了,何谈大小?因此,朝代限定在汉唐,州牧一出现,我们就知道这应该问的是三国时代,因为刘备当徐州牧的时候曾经投奔过郭德纲老师扮演的曹操,这个问题可能就定位为三国时代了吧!州牧其实是封疆大吏,相当于大清朝的巡抚或总督,东汉末全国分13个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当时的州其实就是现代的省,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啥职务也就不用说了,权力是非常大的,州里的一切,他都在理论上掌管,
但是,在三国时代,皇上都管不了曹操,刘备这种牡其实也虚得不行,当时官职大小,还看手里有兵多少,这个常识,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张作霖早就教过少帅,我在电视上也就学会了。乱世得养兵呀,刺史,是皇上任命派遣到各州监督牧和太守的官员,在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督察一样的官,官位不高,俸禄只有六百石。说是有监督权,但是在封建社会,他能监督得了牡?就像关羽能监督得了刘备是一个道理,那个朝代,刺史真的就是银样蜡枪头,
3、明朝总督经略督师,怎么划分战时权力大小?
明朝中后期是重文轻武的时期,明朝设立的总督,是一个能节制数个边镇的一个官职。此职务一般都是挂督察院御史或兵部侍郎官銜的文官出任,级别很高,武官也有,但和文官总督相比的话要相差甚多,总督是在无战事时和有战时得负责起自已管辖范围内的军事和政治。督师职位要比总督高得多,也是文官出任此职,一般挂兵部尚书衔,可管辖数省的军事防务,包括剿匪类的事务,譬如(洪承畴)就是,督师是专督军事的一个职务,
4、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都是统军人物,是如何区分官职大小的?
总督,就相当于现在一些公司设置的大区总监,一般负责2-3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但总督一般都有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些加封的虚衔,以示身份尊贵,表示他们是中央直接派出的天子近臣,需要说明的是,总督一般不管所在区巡抚的人事任命。就好比一些公司,虽然在各省设置有分公司和总经理,但老板又把信得过的一些身边人,如部门长、模块负责人等,派出去当总监,让他们直接扛任务,督促地方各分公司按照总部指引开展工作完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