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岁=今年-出生年 1周岁=今年-出生年(如未过生日还要-1)2、虚岁、周岁传统多用农历来计算未过生日时(从过年到生日期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书中称尧元年为甲辰年,清末民初学者卢景贵认为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
1、周岁月份是怎么算的?
在回答周岁月份的计算方法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周岁与虚岁的关系,周岁与我们的生日有关,而虚岁往往只是与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有关。无论是否过生日,只要是每过一个年我们的虚岁就会增加一岁,而周岁必须是过了自己的生日那一天之后才能增加一岁的,所以我们的周岁与虚岁多数情况下会相差1-2岁,虚岁会比周岁大1-2岁。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
1、如宝宝1980年9月15日出生,过完1981年春节就会长一虚岁,过完生日则长一周岁具体计算方法为:虚岁=今年-出生年 1周岁=今年-出生年(如未过生日还要-1)2、虚岁、周岁传统多用农历来计算未过生日时(从过年到生日期间):虚岁-周岁=2已过生日(从生日到过年期间):虚岁-周岁=13、结合实例:出生年月:1980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七农历生日:2018年9月16日周岁算法:2018-1980=38(过完生日)虚岁算法:2018-1980 1=39。
2、中国上下五千年是怎么算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算的?这个问题应该由历史领域的来作答才是,不过文化领域也可以回答,因为文史一家嘛,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既不是史学家,又不是考古学家。因此,只能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做个分析推测,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算的,从专家的研究来看,有几种看法。一种是北京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杨的看法,
他说:“中华五千年这个概念最早既非科学结果,也不是中国人自己提出的,而是耶稣人士卫匡国在编撰中华史时建议从伏羲时代开始算起,将伏羲元年定为公元前2952年,这个观点稍后耶稣会士撰写中国史时采纳,从而奠定了中华史大约有五千年的框架。”还有一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易曾引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明中国史籍的记载:“俗史详记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据宋邵雍之《皇极经世》,如云黄帝元年大约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
”《皇极经世》是宋代一本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和社会历史变迁的书。书中称尧元年为甲辰年,清末民初学者卢景贵认为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另据晋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纪》推算尧以上共有五帝历时341年,黄帝应为2698年。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接受,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十余年,中国曾掀起一股“黄帝热”,这是因为晚清知识分子在西方民族文化的冲击之下,试图建构本国国族认同的文化符号,便从远古传说中选择了神话人物——黄帝,强调其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的概念也是这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自我称谓,影响直至今天。另外,从鲁迅先生1903年在东京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就是选择了黄帝(轩辕)作为国族感寄托的符号,
钱穆在他的《国史大纲》里写道:“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从黄帝传说以来约为4600余年。”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从大禹治水算起,从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距今4200年左右,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更为确切呢?我们大致来梳理一下,人们都熟知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有人认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事实上不止五千年。从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遗址就证实了中国文明史是五千年以上,那么从伏羲元年这种说法来看,我们先对此做个简单了解,史记中称伏栖,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氏(即东方上帝)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