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生、老、病、死是必经之路。这两天有人拿着佛说人生八苦的“老”苦来养生,要怎样保养这个身体,佛指的人生八苦可不仅仅是老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如果我们单单从佛说的人生八苦中领悟到苦集灭道四圣谛来领悟人生之劳苦,就会升起一种脱离这个悲苦的世间的念头,那么你就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来脱离这个业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就能抗拒衰老带来的病苦以及无能为力。
1、佛说人生八苦,其中的“老”苦不仅让美人失色,更让身弱易病,大家怎么应对衰老?
这两天有人拿着佛说人生八苦的“老”苦来养生,要怎样保养这个身体。好不好?对于一般众生,我们知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赞同佛的话,那么你也是学佛人或者是学佛爱好者,那么佛指的人生八苦可不仅仅是老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苦。你单独挑一个“老”苦,那么其他的苦为什么不去考虑?其实很多的学佛人关注的不是解脱和轮回之苦,只不过通过佛法让自己过得更美好更幸福,
这个问题都是在关注自己的外形和容颜,你不知道这些很容易转瞬即逝的?能留住的是我们的慧命资粮才是不生不灭,就像心经中说的:无无明,亦无明明尽。但是既然问起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这个话术让大家关注的老“苦”对我们不起作用呢?答案就是要实修实证?如何理解这个意思呢?也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锻炼(佛教专业术语就是修行)让我们通过锻炼延缓肌体的老化而让我们有能力对治体弱病苦,
说到锻炼,肯定很多人会认为,锻炼就能化解病苦?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修行不说锻炼了,因为锻炼只是单纯的增加肌肉增加抵抗力和维持健康,也能消除我们的病苦;难道一定通过修行才能达到化解病苦的效果?是的。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随着业力的牵引来到这个世间的,业不重不生娑婆,而且病苦衰老就是业力的返现。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个方面的功能开始下降的时候,业力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长起来,这样我们即开始呈现出各种的磨难、病苦还有灾祸,其实这样都是前世或者无量劫积累在我们的轮回中的片段带到今生而已,所以就有了各种的人生中的世间百态的出现,有了痛苦、不幸和烦恼,
那么这些记忆中的相续是什么呢?就是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相随。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的业力让我们在轮回业海里翻转起伏,当我们辗转轮回有投入一个新的生命体之后,业力也就随之伴着我们而来,并控制我们的心力。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壮,业力无法颠覆我们的意识,但是他会偶尔像个熊孩子一样让我们不得安宁和捣乱,让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各种的喜怒哀乐,
不能保持一个恒常淡定的心态来观照我们的内心而开启内心的智慧。所以,如果我们单单从佛说的人生八苦中领悟到苦集灭道四圣谛来领悟人生之劳苦,就会升起一种脱离这个悲苦的世间的念头,那么你就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来脱离这个业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就能抗拒衰老带来的病苦以及无能为力,事实证明,通过修行是完全能改变我们的生命体系和抗衰老能力的。
在佛教的寺院中的生活每天都是修行,早晚课诵经、打坐、拜佛等一系列的功课引领大家慢慢去除业力无明烦恼,让心回归到宁静的自性家园,包括很多名人在进入老年以后突发癌症等恶性疾病,进入寺院后修行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痊愈后继续进入生活和工作中。(例如稻盛和夫)那有人说了,我们还要上班带孩子还有事业和家庭,难道放弃这一切如佛门去修行吗?这太不现实,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上的责任,如果自己有勇气放弃但是家里人可能一时间都无法接受,
单身可能还好说,但是要是拖儿带女的真的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不需要抛家舍业的去宁静兰若之地才能修行,关键是一个处理的心,你到哪里部都是修行吗?只是转变一下思维和方式,那么一切世间的程序也为你而改变,如何做呢?就是在早起和临睡前个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磕头打坐念咒,这样恒常持久的修行不间断,在年老体衰的时候别人被业力和衰老压垮蹒跚行走时,我们靠着修行的力度早已将业力吹破的无影无踪依然延续着刚强稳健的步伐行走在人生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