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命 > 算命知识 > 算命问答 > 木冰,繁体子求读音

木冰,繁体子求读音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7-14 04:51:05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繁体子求读音

栤(木冰)栤:拼音bìng ,注音 ㄅㄧㄥˋ。 1、【??~】(片平)(木冰)象声词,形容劈柴声。
duo~~~百分百系噶

繁体子求读音

2,木冰的日语罗马字该怎么写

【木氷】(きひょう ) ,又叫【树氷】(じゅひょう) 汉语意思是“雾凇”“树挂冰挂”的意思。
搜一下:木冰的日语罗马字该怎么写?

木冰的日语罗马字该怎么写

3,五行中水木冰是什么意思

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这生克幻灭之间演化世间万事万物,方才构成大千世界。
你好!五行中水木冰的意思应该是水与木的异变成为冰。就象五行其他的五行两两结合一样。水木冰、木火烈、火土风、土金暗、金水雷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五行中水木冰是什么意思

4,气象知识寒潮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况也不同,各地寒潮的标准难以统一。一般来说,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5℃。 伴随寒潮降温发生的天气,首先是大风,尤其是在北方,狂风呼啸,是寒潮到来的一个特点。陆上风力可达8级,海上风力可达10级,甚至引起风暴潮。 伴随寒潮发生的另一类天气是大雪和各种特殊的降水现象,包括雨凇和冻雨,古代叫“雨木冰”“木冰”。此外,寒潮过后会出现低温和霜冻。 寒潮和它伴随的这些天气,在春天会使南方的越冬作物遭到冻害,使稻田发生烂秧;在秋天,则会形成“寒露风”,危害庄稼。
低压暖锋:连续降雨引起水灾 高压冷锋:一般天气晴好,不过长时间不降雨可能引起干旱

5,什么是雨凇

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我国南方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天凌”或“牛皮凌”。《春秋》载: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这则记载的意思是:鲁成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下雨,树木枝条上凝聚了雨冰(就是“雨凇”).这是世界上对雨凇的较早记载。雨凇的形态:雨凇比其他形式的冰粒坚硬、透明而且密度大(0.85克/立方厘米),和雨凇相似的雾凇密度却只有0.25克/立方厘米。雨凇的结构清晰可辨,表面一般光滑,其横截面呈楔状或椭圆状,它可以发生在水平面上,也可发生在垂直面上,与风向有很大关系,多形成于树木的迎风面上,尖端朝风的来向。根据它们的形态分为梳状雨凇、椭圆状雨凇、匣状雨凇和波状雨凇等。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是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

6,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雾凇从成因和结构来看,常被分为晶状雾凇和粒状雾凇两种。晶状雾凇的冰晶呈针状、密度很小、结构疏松,多出现在严寒(低于-15℃)微风的天气里,由空气中过饱和水汽凝华直接形成;粒状雾凇常为由细小冰粒重叠冻结而成的不透明晶体,一般发生在气温稍低(-2 ~-7℃)及风速较大时,由过冷却雾滴或过冷却云滴在地面物体上冻结而成。 我国是世界上有雾凇纪录最早的国家,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就可以查到,发生在公元前575年春秋鲁成公十六年的“正月,雨木冰”的雨凇纪录,以及发生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大雾,树皆白”的雾凇记录。 在我国,从东北长白山区到西南的峨眉山,从新疆的天山到山东泰山,以至山西五台山、江西庐山和安徽黄山,冬季到处都能见到雾凇的踪迹。其分布特点为高山多于平原、北方多于南方、湿润地区多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一带,是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雾凇出现天数为179天,从秋季10月到来年3月,每月出现雾凇都在20天以上;峨眉山年平均142天,五台山111天。

文章TAG:繁体读音木冰

最近更新

算命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