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命 > 算命知识 > 算命问答 > 傣族浴佛节是什么时候,2012年云南傣族泼水节是几号

傣族浴佛节是什么时候,2012年云南傣族泼水节是几号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29 20:37:47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12年云南傣族泼水节是几号

4月左右 傣历 5月13号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是傣历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2012年云南傣族泼水节是几号

2,云南傣族泼水节什么时候

你好!傣族泼水节时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 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 此节日为"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 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 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 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 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云南傣族泼水节什么时候

3,泼水节是什么时候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2012年4月13日就是泼水节的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农历三月三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在每年的4月13日——4月16日。

泼水节是什么时候

4,傣族泼水节的日子有什么风俗习惯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5,傣族人怎么过泼水节简单介绍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时间。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1]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相互泼水,祈求平安
相互泼水,祈求平安

6,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傣族其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的节日也有很多,而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傣族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浴佛节   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节日有:一、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关门节那天,傣家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在关门节的三个月期间,民众到佛寺里听高僧讲经是一项主要活动。高僧讲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来教化众生立志成佛。从关门节至开门节的三个月期间,傣家人不举行婚礼,不建盖新房,不出远门,要集中精力搞生产,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诚信佛的长者,自觉戒斋,穿白衣服,包白布头巾,有的还到寺内住宿,每隔七天举行一次拜佛活动,届时,信众们带上食物、蜡条供祭佛祖,聆听寺内高僧颂经,讲解教规、戒律、佛经故事。还要举行一次称为“赕坦”(献经书)的重大活动。 三个月的关门节日期届满,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便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信众们像参加关门节庆祝活动一样,带上纸花、蜡条、花树、食物、钱币来到佛寺,举行隆重的赕佛和颂经活动。也像关门节一样吃施舍饭、僧众聚餐,和关门节一样的热闹与欢乐。夜里,在佛寺内燃放火花、放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表示已从关门期进入开门期。这个夜晚之后,傣家村寨又恢复往日的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侣们即可以走出佛门,信众可以出远门,傣家可以盖新房,小伙子们可以串姑娘,恋人可以举行婚礼。  二、开门节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傣历的十二月十五日凌晨,各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村寨佛寺里的佛爷这一天要集中到佛寺念经,百姓要做斋饭送到佛寺内让僧侣们享用。各村寨的老年信徒也要到佛寺去滴水、纳佛。民间的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举行一次“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这段日子人们可以外出,青年男女自由谈情说爱和结婚。 “赕佛”活动,由佛爷、和尚集中诵读经文,全村寨的信徒都要到佛寺里静听经文和忏悔。各寺庙要互相邀请对方的佛爷、和尚到自己的佛寺里诵经,以促进佛寺之间的交流。每户人家要给佛寺奉献经书,经书送到佛寺后,便由和尚诵读,献经者要跪在诵经台前静心倾听。所献经书内容除了宣传佛教思想外,还记载着傣族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天文历法和医学知识等。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 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 男女问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 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 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三、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泼水节  泼水节  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7,傣族泼水节意义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傣语·且H"京比迈",亦称"浴佛节"。傣 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拟6月为首。规定太阳进入金牛宫的那 一天为泼水节。厨傣历6月申旬相当于公历4月,所以泼水节即 在公历4月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3~5天。 民间关于泼水节的来源,出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 前,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妖法无边的魔王,它呼气就能变成 大风,风到之处就能燃起邪火,张口便能吐水;淹没大地;横行霸 道,无恶不做,而且刀箭不入,水火不服,大家十分忧愁。有一次, 妖王抢了7个美丽的姑娘作妻子。他们十分痛恨魔王,合计杀死 魔王,为乡亲报仇。最小的也是最美丽的姑娘叫依丹罕,在傣历 6月的一天夜里,佯装与妖王十分亲热,用酒把妖王灌醉,奉承 道:"大王,你本领高强,什么都伤不了你严妖王听了,高兴得忘 乎所以,对依丹罕说:"其实只要用我的头发勒我的脖予,我就完 蛋了!博魔王入睡后,依丹罕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将妖王脑袋 勒落在地。但是妖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大火成灾。为了使人民 免除灾难,这七位妻子只好将妖王的头抱在怀里,每人轮流一 天。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间的一年,每逢轮流更换这天,人们便用 清水替姑娘冲洗被妖王头颅沾染的污秽,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今 天的泼水节。 现实生活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节日的第 一天为送帽,傣语叫"桑刊日"。清晨,虞诚的佛教徒沫浴更衣,首 先进行"堆沙"浴佛活动,表示祈求丰收,然后到江边,到处是提 着小桶手拿花枝的人流。开始人们用花枝沾水,洒进异性的脖 颈,然后用手在对方肩上拍三下,祝福他(她,新罕幸福,身体健 康,对方也斯文洒水还礼。第二天是泼水日,也是最隆重、最热闹 的一天,男女老少齐出动,泼水又分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 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衣领,让水沿脊梁淌 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则无固定形式,用瓢、盆,桶都 可,互相追逐、泼洒,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祝福越多,因而 也越高兴。第三天进行放"高升》和"丢包"活动。所谓"丢包",就 是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表示。丢包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各站一 排,把菱形布包抛向自己的意申人,这时女方可以伺机抢走自己 意申人身上的佩刀或头巾等物;然后跑回家去做好酒菜,等小伙 子来索取,订下终身。入夜,人们茬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缚上竹 筒,筒内塞满火药,一经点燃,便发出鸽哨似的尖啸声飞向蓝天, 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这便是放"高 升"的活动。人们一边放着"高升",一边圃着熊熊的簧火,兴高采烈地跳着象征吉祥的孔雀舞,直至午夜方止。节日期间,各地还 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赶摆等活动。届时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 和国内外宾客前往傣族村与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共度佳节。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 和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地区。这一习俗在布朗、德昂等族中也广为 流行。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象征幸福,快乐。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傣语·且H"京比迈",亦称"浴佛节"。傣 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拟6月为首。规定太阳进入金牛宫的那 一天为泼水节。厨傣历6月申旬相当于公历4月,所以泼水节即 在公历4月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3~5天。 民间关于泼水节的来源,出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 前,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妖法无边的魔王,它呼气就能变成 大风,风到之处就能燃起邪火,张口便能吐水;淹没大地;横行霸 道,无恶不做,而且刀箭不入,水火不服,大家十分忧愁。有一次, 妖王抢了7个美丽的姑娘作妻子。他们十分痛恨魔王,合计杀死 魔王,为乡亲报仇。最小的也是最美丽的姑娘叫依丹罕,在傣历 6月的一天夜里,佯装与妖王十分亲热,用酒把妖王灌醉,奉承 道:"大王,你本领高强,什么都伤不了你严妖王听了,高兴得忘 乎所以,对依丹罕说:"其实只要用我的头发勒我的脖予,我就完 蛋了!博魔王入睡后,依丹罕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将妖王脑袋 勒落在地。但是妖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大火成灾。为了使人民 免除灾难,这七位妻子只好将妖王的头抱在怀里,每人轮流一 天。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间的一年,每逢轮流更换这天,人们便用 清水替姑娘冲洗被妖王头颅沾染的污秽,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今 天的泼水节。 现实生活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节日的第 一天为送帽,傣语叫"桑刊日"。清晨,虞诚的佛教徒沫浴更衣,首 先进行"堆沙"浴佛活动,表示祈求丰收,然后到江边,到处是提 着小桶手拿花枝的人流。开始人们用花枝沾水,洒进异性的脖 颈,然后用手在对方肩上拍三下,祝福他(她,新罕幸福,身体健 康,对方也斯文洒水还礼。第二天是泼水日,也是最隆重、最热闹 的一天,男女老少齐出动,泼水又分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 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衣领,让水沿脊梁淌 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则无固定形式,用瓢、盆,桶都 可,互相追逐、泼洒,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祝福越多,因而 也越高兴。第三天进行放"高升》和"丢包"活动。所谓"丢包",就 是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表示。丢包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各站一 排,把菱形布包抛向自己的意申人,这时女方可以伺机抢走自己 意申人身上的佩刀或头巾等物;然后跑回家去做好酒菜,等小伙 子来索取,订下终身。入夜,人们茬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缚上竹 筒,筒内塞满火药,一经点燃,便发出鸽哨似的尖啸声飞向蓝天, 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这便是放"高 升"的活动。人们一边放着"高升",一边圃着熊熊的簧火,兴高采烈地跳着象征吉祥的孔雀舞,直至午夜方止。节日期间,各地还 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赶摆等活动。届时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 和国内外宾客前往傣族村与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共度佳节。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 和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地区。这一习俗在布朗、德昂等族中也广为 流行。

文章TAG:傣族浴佛节是什么时候傣族浴佛节是什么

最近更新

算命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