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在古人的认知里,人死之后是不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肉体,但是人的灵魂是不破不灭的。所以,我们从一些古书上还是影视剧里面看到关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各类传说。老人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今年清明是农历三月初五,壬寅年(虎)甲辰月戊子日,戊就是“土”,在古代择日的时候要避开这一天。
除此之外,戊日也是不挖土,不砍伐的日子,就连寺院中也要静默一天。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干支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到了唐宋时期,戊日的禁忌开始进入宗教之中。道教凡是戊日皆不朝真,不烧香、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等等。在古代每年有两个戊日是非常重视的,一个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被称“春社日”,这天是土地爷的生日,人们这一天会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一个重要的“戊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日”是向土地爷汇报今年的庄稼收成。祭拜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祈福。所以,古人认为清明逢戊日上坟时,不挖土,也不填土等。过去民间还有,“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明夜”以及“年三日,寒四日,正月十五玩二日”的说法。这些出自古代民间的俗语,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不过是想图个吉利而已。
清明节其它习俗:一、踏青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现在人们清明放松游玩的方式很多。在过去也是一样,清明前后正是外出踏青游玩最好时节。古人有诗句称“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面不寒杨柳风”,这个时候春意盎然,风光大好,非常适合到郊外游玩。二、拔河拔河发明于春秋后期,最早的时候叫“牵钩”、“钩强”,到了唐朝时候开始“拔河”,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拔河的方式来增强民众的体质。用一根麻绳两头分为很多小绳,在比赛的时候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双方各自用力,鼓乐齐鸣,还是非常热闹的。三、植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阳光充沛,春雨绵绵,正是种植作物和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这时候植树成活率较高。
清明将近,老话说:“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明夜”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祭祖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习俗,每到清明节前夕,会有很多人返回家乡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但你知道吗?清明扫墓祭祖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哦?比如接下来要说的“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明夜”。新坟不过社“社”指的是春社,即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古代人们祈求丰收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