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亲人去世后,子女们除了会为其穿上寿衣之外,更会在棺材里放入一些“陪葬品”,比如生前喜欢的一些首饰、用过的一些东西、穿过的一些衣服,为了尊重死者和祭奠死者,都会一起放入棺材里。而棺材原本就是实木做的,好一点的木头打造出来的棺材可重达100-200多斤,再加上尸体的重量以及陪葬品的重量,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抬起来,所以需要很多人来一起抬,因此会觉得很沉。
原因二: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并不是人一死就直接拉到火化炉里火化,也并不是直接拉到墓地里掩埋,而是有一个出殡的环节。比如殡仪馆在火化前,会有一个遗体告别仪式,仪式结束后,司仪和殡仪馆工作人员会推着逝者遗体前往火化室火化,以前殡仪馆设备简陋,也都是靠人工抬过去的,现在可能直接把遗体放在带轮子的乘尸车上推过去。
而土葬也一样,从家里一路抬着尸体去墓地,在农村有的家庭可能还会绕着村里各个街道走一圈,路上花费的时间自然会久点,这么多人抬着如此重的棺材,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身体肯定会吃不消,也会感觉越太越重。原因三:为什么死人会比活人重呢?主要是因为尸体是僵硬的,在移动的过程中重心是一直向下的,并且也不会配合着做出回应。
就好比人们总是说,喝醉酒的人和昏倒的人是最难扶的,需要费劲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他们薅起来。因为他们在躺地上时,人体的重心向下,整个身体会很软,就像一滩烂泥一样,你用尽力气去扶他们起来,可他们会下意识的往地上躺。而尸体虽然是僵硬的,但其实跟这个原理差不多,他们的重心在默认的位置无法调整,因此给人的感觉特别沉,死去的动物同样如此!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死沉死沉”的感觉。
原因四:如果按照上文中美国科学家邓肯的实验,人死后的体重其实跟死前并没有多大区别,甚至还会偏轻。因为人死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上文中也跟大家简单科普了,所以实际上尸体身体里的水分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蒸发掉或脱水,再加上体内脏器的不断腐烂,体内物质的降解,这些物质会变成液体从尸体的口鼻、肛门处流出,这样是为什么会有“人死后需要用棉花堵住肛门”一说的原因。
所以,尸体的重量从科学角度和医学角度上看,是会变轻许多。而家属们在抬尸体时之所以感觉变沉了,其实也有一部分的心理作用。毕竟人们天生就是惧怕死亡的,甚至生活中很多人看到死人就能当场吓晕过去,哪怕这个死人是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在抬尸体时,心理就会下意识的胡思乱想,浮想联翩的,同时还希望这个抬尸体的工作赶紧结束,心理难免会觉得焦急,在焦急的状态下更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心理上也会不停的暗示自己:这个尸体抬着好沉,快要抬不动了。
结语。很多人对死亡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也会感觉十分的恐怖。人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人生就像是一列开往终点站的列车,列车总有到尽头的时候。那一天离我们还很远,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死亡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而对于死亡中的一些事,更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不迷信,不害怕。最后总结一下,之所以感觉人死了尸体比没死时重很多,其实说到底就是肢体上和心理上感觉比较重而已,如果是用机器来抬,肯定不会有这种感觉。
农村俗语,“朱雀抬头阳光消散,夫妻不睦女方占先”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朱雀抬头阳光消散,夫妻不睦女方占先。这是从风水学中演变过来的一句俗语,前句是因,后句是果。但这因果扯得有点牵强,有一定意理,但未必全对。环境对人是有影响的,住宅环境对人影响也很大,所以,人在建房选址时是有讲究,要注意重视一些问题的,前后左右周边都要考虑到。在住宅风水学里,宅前称为朱雀,屋后称为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宁愿青龙高万丈,不要白虎抬头望。玄武可以在近高,朱雀只宜远抬头。这是风水学里对建房四周的宜忌,可以说有一定理据,值得参考。朱雀抬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建房选址时,前面的山形物体自然就高,形成朱雀抬头的陈势,一种是建房时,前面明堂没有预留足够位置空地取光,宅前空地是他人的,他人建房比自己的高大,形成了朱雀抬头的格局。
朱雀抬头,就是宅前山形物体高大逼近,遮掩了阳光,使自家的阳光阳气不足。住宅是要有充足的阳光阳气才好。阳光阳气不足,就会造成阴暗,阴气湿气过盛,这对人居住是有不利的。要阴阳适中才好。在古代,阳男阴女,男刚女柔,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这一套也引伸进住宅及日常生活中,朱雀抬头阳光消散,就是造成了阳衰阴盛势态,也即是阳男阴女,男弱不刚,女盛女强陈势,一家之中,夫妻之间,夫弱妻强,有不和不睦自是女的占先占优势了。
过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衰女旺就被认为是不好了。如果男平等,夫妻有包容忍让,男弱点,女强点,没什么大问题,两强相碰不包容忍让就会两伤不好,或两弱无为无生气也不好。现代社会女强于男是常有的了,没大问题的。男的不必为些过于计较。却是住宅造成阳光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对人的健康不利,对人的心态有影响,这一点要引起重视,能改变改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