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晚辈小孩子的长辈还要给压岁钱的。就拿今天蒸大枣饽饽来说吧,我又学到了不少民俗习惯,再有十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在我们山东招远还流传着很多民俗习惯,用公公婆婆的话来形容,套数多了去,活到老学到老,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一直持续到正月里的元宵节后,然后正式步入春天的轨迹。
1、过年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腊月初八开始,春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一直持续到正月里的元宵节后,然后正式步入春天的轨迹,一进腊月,随着浓烈的年味而来的传统风俗也多种多样,象腊月里扫房子,迎灶王爷,贴春联,放鞭炮,蒸馒头,炖大肉,祭祖,打春酒,吃团圆饭,给压岁钱意为着长一岁,最重要的是“熬夜”一年岁为首,“熬夜”也叫,“守岁”意为着“除旧迎新”的意思。
2、你们家过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现在的年味,从现代化媒体炫托到繁忙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表面看年味浓得不得了,但其内容和以前比太空洞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忙,大多数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吃个团圆年夜饭就匆忙上班或忙事去了,至于我们50后的人小时候过年的一些年俗内容,现在其本少之又少,以前从过小年开始是祭灶神,杀个公鸡在脖子上系上红线(我心想这是缰绳),放在灶台上。
腊月二十四每家扫尘,各家杀年猪,磨豆腐,泡糯米打年糕,给小孩做灯笼除夕夜小孩子去村里每户拜年用,年三十贴门对子(春联),门对子一贴上人家就不来要账了。吃年夜饭之前放炮仗和烟花,饭后小孩子一大帮到村各家拜年,能搞好多瓜子花生小糖之类。当然大人也给年长者拜年,这一夜人睡得很晚是要候岁。初一是本族拜年的日子,我们地方规矩是初一家,初二舅,初三四才岳父,
初一家不需带礼物,一般晚辈给长辈拜年,本村近的一般喝茶吃吃瓜子花生就走了,要是邻村的长辈是要留吃饭的。如果有晚辈小孩子的长辈还要给压岁钱的,上舅和岳父家是不能空手的。三天年每家小孩子可放纵一下,在这几天父母是不会打骂孩子的,这几天家里的垃圾不扔的,放在一处,年过了才扔,这叫只进不出。我只讲了我地年俗的一点,现在过年贴个春联都买的或去年剩的,走亲家也就是岳父母家,
3、快过年了,你们那里有什么民俗习惯?
再有十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在我们山东招远还流传着很多民俗习惯,用公公婆婆的话来形容,套数多了去,活到老学到老。就拿今天蒸大枣饽饽来说吧,我又学到了不少民俗习惯,上午在婆婆家做枣饽饽时,邻居四奶奶也在,她帮忙做了四个盘坐的圣虫,样子挺漂亮,而且昂首挺胸,只要是看着精神抖擞,就意喻着明年一整年家里旺盛,后来小姑子也来了,小姑子说不能只做盘坐的圣虫,更需要做两个跑着的圣虫,我们这管它们叫跑虫,小姑子说盘虫代表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盘坐享福了,跑虫代表年轻人,年轻人得能跑,跑着挣钱去。
于是我和婆婆决定明天继续发面做饽饽,怎么滴也得做俩跑虫,枣饽饽做到一半时,本家有个婶子也来了,她来不是帮忙做饽饽的,好像是对她老公诸多不满,在锅灶跟前对俺那烧火的公公发牢骚,声音带里透着委屈,带着愤怒,足足抱怨了有一个小时才走,她走了以后,公公赶紧出去把街门拴上,回来还埋怨婆婆,过去的习俗都不记得了?蒸饽饽这天应当拴上门,防止别人来打扰,于是婆婆问:她没有往锅灶里添根柴吗?答曰:没有。
我们这有个说法,腊月二十几尽量别串门,因为家家户户都在蒸饽饽,帮忙干活的例外,如果非得去,去了又正好碰上人家家里蒸饽饽,那就添一口柴吧,让红通通的火解了外来因素的干扰,还有不少民俗习惯,比如腊八那天不扫灰的话,也要拿着新扫帚把房子边边角角象征性的勾一勾,扫一扫,因为腊八是正儿八经扫灰的日子,只要象征性的用扫帚摆几下,以后的腊月每一天都可以讲卫生,再有腊月二十三,小年~也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这天嫁出去了的姑娘可千万别回娘家,小年这天俺们这叫做辞灶,具说如果嫁出去的姑娘这天回了娘家,会辞断娘家的根,说的非常玄乎,所以我们农村妇女一定牢记这一天,这一天再怎么想回娘家,也要努力忍住了,别让哥嫂或者兄弟媳妇们讨厌,万一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天回家了,以后娘家人出了事,会直接骂,骂大姑子或者小姑子过小年回家回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