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问中所说的姓氏——别,相对我们熟知的“张王李赵满地流(刘)”等大姓来属于很小的姓氏了,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同事正好姓“别”,遇到此问题,便产生了兴趣,通过翻阅相关材料,将“别姓”的历史梳理一遍。我们现代人也还很需要向老子学习,因为老子的学说是公认的人类智慧的顶峰。
1、姓向的祖籍在哪?
主要在河南、陕西、安徽、山东、四川这些地方都姓始祖公孙子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原名公孙阏(yān)本姓姬,周室郑桓公子孙,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郑桓公,名姬友,周厉王之子,周宣王之弟,郑国开国君王,都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中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
2、有哪些姓“老”的人?这个姓氏的来历是什么?
向老子学智慧李康学老子是中国人智慧的化身,更是中国所有姓氏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李氏族人的骄傲。作为李氏的后裔,我对这位先祖的杰出学识和思想亦崇拜有加,2018年10月下旬的一日,我辗转到了河南鹿邑境内。找到了老子出生地——曲仁里,买票从太清宫进去,眼前即呈现一片开阔而又赏心悦目的众多景色,顺着中心游道前去不远,即见一座供奉有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座塑像的三清大殿,亦称道教祖庭。
出三清殿,往后不远,见一台地上,有一栋褚红建筑屋,右前方立有一石碑,上书“老子诞生处”几个大字,这栋房屋的左前梁上,写着“犹龙圣地”几个大字。从老子诞生处往后而行数百米,即到老子故居,此故居庭院房屋全是泥土夯筑墙建成,与古代周朝时的建筑应是比较符合。故居内有正房、厢房、厨房、后院以及仓楼等,设施齐全周备,
在老子故居之后不远,又见立有一高大石牌坊,上书“洞霄宫”三字,牌坊后有一栋红色建筑,供奉着老子母亲雕塑像。一旁还有一间娃娃室,此处景点有很多人烧香。回头往右侧游道走,瞧见一长铁索桥悬空一湖两岸,桥中间写有“仙缘渡”三字,意思是过此桥即渡仙缘了,觉得有点意思,遂亦晃晃悠悠,走过了桥去,希望真有仙缘就好。
过罢仙缘渡,往左侧去,又见到“老子八十一化身图”之雕塑景点,《老子化胡经》有真伪之争,但老子出函谷关却有历史记载。当地民间还笑传,有两人相遇,一人问另一人姓啥,那人道:“骑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你呢,姓啥?”这人回道:“斩青蛇,兴汉室,高祖姓刘。”两人都卖弄了一番各自姓氏,在临近太清宫的右侧,见到一处为老子而写的历代题诗词铭记等碑刻景点,里面有许多名人所写有关老子的诗词名句等都值得玩味。
还有一卧地水牛造型逼真,水牛是那么可爱,我在上面骑坐一下,请人拍了一照,再想象感受一下当年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的情景,也觉得颇有趣味。游罢太清宫,回头出来,走到马路对面,又参观了老子文化广场,这广场除了设立老子雕塑像外,在广场的周围还分别竖立了4处巨大牌匾。每块牌匾呈三面型,一面是古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赵孟頫、文征明等为老子描的画像,另两面分别刻写着古今中外几大著名文人对老子的评说,
他们是孔子、司马迁、李世民、梁启超、鲁迅、郭沫若、尼采、列夫托尔斯泰。显然,这些名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如孔子说“吾见老子,其犹龙耶!”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等于不懂中国文化。”这些中外大文豪对老子的评说,我觉得都是十分有见地而又比较中肯的,晚上宿广场边一宾馆,夜里静静思索,老子离世已2589年,但他的学说仍在大放光芒。
我们现代人也还很需要向老子学习,因为老子的学说是公认的人类智慧的顶峰,那么,向老子要学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现代人学老子就要学他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有很多,《道德经》81章,5000字中句句皆哲理与格言,如果概括起来,我觉得老子至少有5大智慧可以现学现用,一是关于道的认知,老子在《道德经》第1章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