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一书的篇名中,有不少词语成了后世用来讲谋略思想的语词,如《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如今我们讲谋略,还常常说“揣摩”“权谋”“决断”等,而首篇《捭阖》是《鬼谷子》一书的总纲,后面的篇章就是阐述纵横和游说谋略的各个具体方面的,该书纲举目张,纲目紧系,组成纵横谋略经典的系统篇章,若想了解鬼谷子什么称为“谋圣”,最好去精读《鬼谷子》一书,就会有更好的答案了。
1、鬼谷子为什么被称为“谋圣”?
鬼谷子是纵横学派的著名理论家,他的纵横谋略通过他的学生苏秦、张仪等的实践和传播,影响深远,而《鬼谷子》一书讲的都是纵横谋略和智谋论辩方面的理论,是谋略文化的经典著作,他的谋略思想十分深刻,影响至今,称鬼谷子为“谋圣”是有相当的道理的,将他与“兵圣”孙武并列,作为谋略和兵法方面最杰出的智者来学习和颂扬。
古代能称为“圣”的往往在某一领域是最杰出者,一个领域只有一人,如“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酒圣”杜康等等,鬼谷子有多方面的影响,他所影响的领域之广是很少人能与之相比的,如,史书说鬼谷子是长短纵横的谋略家;传奇中说他是神通广大的智者;宗教故事中说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民间流传中说他是预测吉凶的命相家。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老子、孙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他似乎有道家的风范,策士的智谋,仙家的神秘,隐者的逸气,学者的理智,智者的辩术,豪士的旷达,谋略家的韬略。《鬼谷子》一书的篇名中,有不少词语成了后世用来讲谋略思想的语词,如《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如今我们讲谋略,还常常说“揣摩”“权谋”“决断”等,而首篇《捭阖》是《鬼谷子》一书的总纲,后面的篇章就是阐述纵横和游说谋略的各个具体方面的,该书纲举目张,纲目紧系,组成纵横谋略经典的系统篇章,若想了解鬼谷子什么称为“谋圣”,最好去精读《鬼谷子》一书,就会有更好的答案了,
2、《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鬼谷子到底在说什么,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对于学习鬼谷子的人来说,如果仅仅从鬼谷子内容上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下子很难回答,因为鬼谷子残篇十一篇,确实有点杂,从捭阖到揣摩,权谋,等篇章,分别在论述不同的内容,有道也有术,实际上,如果对鬼谷子足够的熟悉,从高度总结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学习过系统学的朋友都清楚,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构成系统的元素,
二,元素之间的关系。缺了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面,都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很显然,鬼谷子是研究社会系统的,是关于人事的探索。那么从这个角度,鬼谷子的重点显然是在研究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问:人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研究人,首先要研究人的性格与思维,所以要“达人心之理”。研究事,就要知道事之因果,所以要:“观阴阳开合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之后,在操作层面做到“筹策万类之终始,
”能做到这些的关键在于“见变化之朕”,也就是事前看到事情的端倪和预兆。这样就能够有计划,有方向的去做事,鬼谷子的思路我们从“达人心之理”这一个方面来举例分析。在达人心之理层面,也就是如何揣测人的内心活动,可以从不同的篇章去总结,就可以有个明显的脉络了,归纳来讲,鬼谷子认为:在宇宙中存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道,这个概念沿袭道家思想,而这个道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五行,这个五行以“气”的方式来传递和流动。
那么这个五行,运动到人,就归到五藏,分别以“木火土金水”对应的归入“肝心脾肺肾”,这五行之气,鬼谷子称作“五龙”。(《盛神法五龙》篇),而这五龙都由人“心”来总体控制。所以说“心能的一,乃有其术”意思是心得到其中一种气,就有了这种气的术,得到木气,就有木的术;得到火气,就有火的术;得到土气,就有土的术;得到水气,就有水的术。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比较明显得到的只有五行其二,也就是一阴一阳,一主一辅,比如:木和土,主木副土,这五种气,从五藏开始,以气的形式运动,通过五官展现出来,就成为“神”。可以理解为现在词汇的“神态”,显然,五种气就有五种神态,我个人总结分别的特点是:木态:直而仁火态:暖而动土态:平而思金太:冷而锐水态:静而深这五种展现和黄帝内经也相呼应(见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和《二十五行人论》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