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提出,“清明当天不烧纸”,“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真的让人莫名其妙。清明节本来就是祭祀烧纸的节日,岂有清明当天不烧纸的道理,像“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等等。
1、清明节,为何有“清明当天不烧纸”,“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乡村,大家都在准备明天去上坟烧纸,祭祀先人。突然有人提出,“清明当天不烧纸”,“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真的让人莫名其妙,一是这种说法是无中生有,毫无依据,不合常理,胡编乱造。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清明节本来就是祭祀烧纸的节日,岂有清明当天不烧纸的道理。
二是很多地方民间习俗有“烧前不烧后”的说法,传说节后闫王爷关闭了阴间大门,送钱就送不进去了,所以要在清明前三五天上坟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钱。但是这也包括节日当天,没有当天不能烧纸的说法,三是绝大多数地方,清明节时出嫁的女儿按民间规矩,都要到娘家去为逝去的长辈先人,上坟烧纸,以表哀思,历史上多少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2、清明节要提前几天烧纸?2022年为什么有阴历三月份不烧纸的说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时间不固定,每年都是“清明节气”交节那天就是清明节,从古代开始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也是我国孝道文化传统的一种具体表现。“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句诗句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他写的就是清明节这天的感受,你看,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它即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是一个占据“天地人和”的一个节气。从古至今一共三个节日是纪念先人的,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中,又以清明节和中元节流行最广。
不过,今年各地疫情防控很严格,不知道清明节还让不让去扫墓了?清明节有时候是出现在农历二月份,有时候出现在农历三月份,时间上相对公历来说是不固定的,在古书上记载:“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也是春分过后的第15天”,这一天是人们上坟、烧纸和扫墓祭祀先人的日子。不过,人们往往不去看农历是哪一天了,只要记得是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就可以了,
扫墓的时间各地有哪些不同呢?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清明节扫墓要在上午9点到下午的3点进行,也没什么科学依据,只不过是老辈人认为这个时候的阳历比较重,能够压住阴气,讨个吉利而已,像北京一些地区一般会在清明节前的单日去扫墓,清明节当天是不去的;浙江丽水一些地区会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者后四天去扫墓,有“前三后四”的说法;湖南长沙一些地区会选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七天去扫墓,称为“前三后七”;像晋南一些地区一般是将扫墓分为两次,在清明的前几天各家分头去,清明后的几天会派代表去祭祀共同的祖先;像东北和山东一些地方会选在清明节当天去扫墓。
你看,每个地方不同,扫墓的时间选择是有差异的,但是表达的意思都一样,都是在缅怀先人,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今年不能在阴历三月份烧纸”?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感觉还是有点迷信的,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没有根据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只能去请教一些老人,他们说今年阳历4月1日刚好与农历3月初一日期重合,说是重日子烧纸不好。
还有老人说,三月初三这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怕惹王母娘娘不高兴,这天不能烧纸,会带来灾祸什么的,这些我们听听就行了,不用过于当真,时代背景和风俗文化都和以前不同了,有些老观念不合时宜的,也没有必要守着不放,您说呢?清明还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重要节气,万物生长,农民春耕即将进入繁忙的阶段。每年的清明前后,桐花作为暮春时节的花,四地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