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惦记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想父母的孩子,只是性格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不同。由此可见,孩子做梦与否,美梦噩梦与否,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孩子向我们示弱时,父母不是示威,展现自己与孩子相比多英明神武,而是第一时间给予共情,.在父母面前,既能报喜也可报忧,负面情绪不会被隐藏和压抑;2.无论遇到大小困难,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都会获得支持,学会向他人求助是一项重要生存技能;3.父母接纳孩子的脆弱,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从而产生更多的自我认同。
1、父母想孩子了怎么办?
谢谢邀请。这个我有切身的体会,儿子今年上大一。刚走的那一阵子,心里那个着急啊!总觉得缺了个啥,家里面也空荡荡的,也不想做饭,以前每天忙忙碌碌的,下班赶快回家,就怕孩子吃不好,吃完饭陪着孩子学习,朋友喊着出去玩也不愿意去,如今孩子不在身边,心里仿佛被掏空了一样。现在有大把的时间出去玩,就觉得特别的无聊,现在孩子第二学期了,稍微有点适应了,
几天跟孩子视频一次,孩子能自立了,也放了点心。孩子大了,总有一天会飞走的,这是一个过程,现在更多的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下班后每天抱着头条,头条成为我第二个伴侣,可以锻炼写作水平,又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只鹰,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妈妈每天仰着头看着他,虽然难免担心他的翅膀会不会被折,但仍然会鼓励着他,不经历痛哪能长大,装得下委屈才能撑得起大胸怀。
2、孩子对父母从来不主动打电话,对父母不闻不问,该怎么办?
孩子不主动打电话,对父母不闻不问,很多时候不代表他们不在乎父母,而是他们体会不到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的重要性,什么时候他们自己做父母了,就能够了解了。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是快节奏的时代,孩子们的压力和时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尤其是网络发达以后,手机几乎霸占了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他们不打电话,一是没时间,再就是感觉父母年龄不太大,生活安逸,不到需要他们操心照顾的时候,所以会忽略这方面的事情,
我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时,那时父母正当年,身体健康,而且是和弟弟一家一起生活。最关键是我们当时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又没有固定工作,每天二十四小时琢磨的就是怎么生存下去,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考虑父母的感受,反倒是差不多一个月左右都会接到父亲的电话,话不多,通话时间就几分钟。我也总是报喜不报忧,他每次都说,“只要你们都还好,我就安心了,
”好多次我都是还没挂电话就已经泪流满面。说不想,那是自欺欺人,再后来,老公都习惯了父亲每隔一个月的电话,经常会在一个月的时候念叨嘱咐我,咱爸快来电话了,注意听电话。而往往也就一两天的时间,那个来自千里之外的温暖的问候就会让电话铃声响起来,现在网络发达了,可惜父亲已经不在,孤单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我每天上班之前都会打一个电话给她,晚上下班回到家必定打开视频,一边做饭一边听母亲叨叨,她会把这一天村里发生的所有事情讲给我听,大街上来卖什么东西了,谁家吵架了,谁家牛下小牛了,一点不拉的和我说,一直到她困了去睡觉。
她排解了孤独,我也放心,而老公他们家就没有这样的习惯,没事儿的时候,好几个月弟兄之间父母之间谁也不给谁打。可是,只要有事儿了,却都是不约而同的配合的那么默契,所以,孩子们不主动打电话,你就主动,让他们知道你在时时刻刻惦记着,牵挂着他们。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相比直截了当的去要求,效果要好的多,没有不惦记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想父母的孩子,只是性格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不同。
3、总是做梦梦到意外去世的父母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心灵涤荡,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老是梦到意外去世的父母咋办?父亲水冲走的,母亲出车祸走的。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心里非常酸楚,非常同情题主的遭遇,希望题主坚强的面对一切,勇敢的拥抱未来,说实话,根据题主的描述,我认为,由于父亲的不幸被水冲走,间接导致母亲出车祸离世,爷爷因受不了这一连串打击,最后发疯离开人世,留给题主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