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内部柱网,不要选择里面有柱子和承重墙的门面。选择商铺主要从以下几个点去选择,如果经济状况只能选择中间位置,一定要选择双边街道商铺,不要选择单边街道商铺,不要选择门前梯步超过3步的门面,也不要选择低于地平面的门面,我认为目前经济形势下买商业门面和住宅门面都不好。
1、买门面和商铺哪个好?
门面是商铺的一种,商铺包括购物中心里的独立门面,大卖场的摊位,社区底商门面,商业街门面,有一楼平街,有二楼临街,有地下比如购物中心,哪种好呢?并不仅仅是周边规划,人流量,停车条件,餐饮烟道预留,自身昭示性决定的,因为这些条件都好的话一定很贵,投资回报率不一定高,而且未来基本没有大的增值空间。我买过四次商铺,两个平街门面,一个城市中心购物中心通地铁那种,还有一个是空中商铺就是楼上适合做酒吧麻将房,茶楼那种,
总的来说首先看自己有多少钱,投资幅度,如果一百万就只能买临街小门面,门面不怕小,最好选拐角,有外摆,靠地铁口近的,面积最好是80左右,这个面积适合药房和超市,便利店,好租。如果40平米就只能做面包店,早餐面馆,棒棒鸡这种,购买时年回报达到6%即可出手,如果还有其他期待比如未来附近要开学校,建购物中心,公交站,地铁口,那就更好了,
2、现在电商这么发达,住宅底商和综合体商铺怎么选择?如何估值?
住宅底商现在太多了,尤其新楼盘起来一个小区就得搞几十个底商,消费点过度分散,而且年轻人为主的小区基本都是工作日在外消费,因此现在绝大多数住宅底商是入不敷出。综合体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综合型大商场,热度尚可,但城市综合体的优势只在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体现了几年,比如万达作为最早一批做综合体的品牌,所打出的口号是万达就是城市中心,当时也确实拉动了一个片区的商业繁荣。
但是你看看现在除了那些刚刚迎来全市第一个综合体的小城市以外,还有几个万达人气旺的?尤其一些大城市,万达已经沦为二线乃至三线的综合体了,看看那些举着标语要求退房退租的,有钱赚的话会这样吗?所以这不仅仅是对于商铺本身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城市风格的切换,有些城市几乎每年都要新起来上千个底商,卖多少且不说,能租出去的超不过三分之一。
其中也包括恒大、绿地、金茂这些大品牌开发商,再高端也一样有很多底商租不出去或者接连转让,综合体虽然看起来商户满满当当,但是包括万象城这种最热门的在内,你看看两三年内里边换了多少商家?几乎一茬接一茬的换,服装美妆就不说了,这是换店最多的,就连热门餐饮的宽窄巷子、呷哺呷哺这些都有很多在万象城、大悦城这些大场子里干倒闭的。
可见这选择是区块 成本 经营类别 竞争力 租金的综合筛选之下才有可能赚钱,否则就是纯粹碰运气,失败的概率会更大,至于电商的发达,我认为不会更进一步的影响实体。毕竟人们也需要实体商业,而且实体消费比前些年有所回暖,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要看你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以及底商和综合体的具体情况,不同城市乃至不同街道都无法一概而论,
3、买商铺应该买社区底商、商业街商铺还是综合体商铺?商铺位置怎么选?
我身边有太多买了商铺都非常后悔的人。说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吧,一个家里亲戚,一个家里亲戚,买了万达金街的商铺,还是拐角的位置,可以说在金街上位置最佳的一个商铺了,是贷款买的,刚刚买下来的时候,还出租掉了,第一个租客干不下去了,就退房了,后期,这间门面基本上就没租掉过,因为每个月的还款数额比较大,亲戚自己的生意也不顺利,然后就还不起按揭了,断供了,然后,被银行起诉了,房子现在还在拍卖。
第二个是我的一个同事,他买的是综合体的商铺,华南城的五金区的商铺,他更可怜,从买下商铺,到交房,一直到现在,交房已经五六年了,不说升值卖掉了,现在一次都没有出租掉,据说,华南城有一段时间,不是免费出租商铺,是贴钱出租,意思就是,只要你来租房子,不但不要房租物业费,每个月还给租客补钱,就是为了弄人气,搞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搞起来,这个同事可以说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