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好友邀请。其实就是标榜宿命论的人到最后也不信命。一,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服命,尤其年轻的时候,都像黄天霸,恨天无耳,恨地无环,恨不能搬石砸天。粗鲁地蛮干一通,没有能扳过自然规律,最后,还是过常人的日子,有的失败,甚至一败涂地,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二,还有一部分人先天条件不好,看着别人样样都比自己好,又无力,或者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犹豫不决中错过,蹉跎了岁月,看着别人好起来,上去了,命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借口。
三,当今社会,大部分人不是这样。就说农民吧。本身条件差点,种田成本太高,粮食价钱上不去,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钱。但他们看到生活节奏加快,每年种地花不了多少时间,他们多数人都通过学习有了第二技能,第三产业,大不了,农闲出去打工,虽然受了千辛万苦,大部分农民也都买了房,买了车,不少人也有了自己或多或少的积蓄。
相信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还是正如孔子所说,时也,命也?
孔子所说:“时也,命也?"意思是时机注定命运。另外还有两句。一句是“慎始,善终"意思是时机注定命运;一句是“尽人事,听天命"意思是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了。以上是孔子晚年最著名的三句话,对后人影响非常大,最近也很流行。提起"命"我们都会想到,大人将小孩过周岁时的一个"抓周"仪式,放着金钱、刀枪、笔墨、算盘、飞机等等之类的东西,让自已的孩子去抓,如果拿到金钱预示孩子长大有钱、抓住刀枪可能从军会当将军、抓住笔墨可能是个文化人等等。
这看起来荒唐,但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祝福。还有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问孩子们有什么理想,孩子们有说长大后要当飞行员的,有说要当文学家的,有说要当科学家的。待长大后,尤其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慢慢发现不是像少年轻狂时认为的那样。也不像孩子"抓周"时的灵验。认为有朦朦胧胧的"命运"决定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在作祟。
我们谈到命,首先要体会和了解自已的“积极"的命,逐渐弄清楚一生中的使命和责任,在学习、交往、工作等一个个细节上努力去实现。只要认识到自已的“积极命运",才能使生命充满无限活力。如我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五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靠在家自学当过教师,用针灸无偿给病人治疗。
后来自学多门外语,成为哲学硕士和英国约克大学博士,现任全国残联主席。人的一生中,从积极的讲,有一些事情是自已力量可以支配的;但是,有不少事情则是个人能力所支配不了的。如遇天灾人祸包括地震、洪水、遇外事故等,人生中像这种遭遇真的是命运吗?仔细分析起来,人们所说的“命运”包括“命"和“运"。命是人的一生,运是人的一时。
如某个人中了彩票大奖是其"运”好,“命”是否好还难说,如果中奖人乐极生悲、一命乌乎;或是遭劫匪,丢失性命等等,这就是"命"了。再说了,人的先天命运都是大致差不多的,关键是人的后天努力,才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和差别。人只有完全而真正的努力过、奋斗过,才可以谈命运。否则,如果无所作为,不尽其力,谈命运就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