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下雨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有两句俗语使我印象深刻,分别是:“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说明了下雨是降低气温的法宝,是很受农民欢迎的。那么立秋后尽管还有“秋老虎”的存在,但是降雨就会让秋老虎渐渐消失。“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这句俗语表达的意思很简单,立秋时节正是庄稼即将成熟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南方地区的稻谷来说,下雨之后就会缓解这段时间的干旱现象,使得稻谷丰产;如果是立秋这几天没有下雨,而是秋老虎,那么这个节气当中就会出现干旱现象,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所引起的,那么就只能等到下一个叫节气“处暑”来下雨了。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主要表现在这个“阵”字上面,就是阵雨或者是雷阵雨,这在我们甘肃农村老家种植苹果的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会下冰雹,所以要做好预防冰雹的工作,以往这样的天气不是没有出现过。所以要及其重视。所以说:今天立秋,你家乡是下雨很凉爽的天气,至于工作的城市就很热了。立秋下雨的说法有很多,只要是立秋当天下雨,都是好的现象。
农村讲究的“立秋三不做”大家知道吗?具体指的是什么?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立秋还需几个小时,等待已经不远,日盼夜想的立秋真的要来了。立秋到来,早晚温差就会变大了,天气凉爽了,真的好期待。不知道今年的秋老虎凶不凶?在农村,立秋时有“立秋三不做”,具体是指什么呢?有实际意义吗?一不做、立秋的时候切忌暴饮暴食。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有些人趁这个机会约上三五好友,来到烧烤店,点上一桌子菜,该有酒水饮料。
为了贴好秋膘,于是放开肚皮吃喝,海吃海喝,食物都堵到喉咙口了。二不做、风扇或者空调对着头吹。立秋天气凉爽一些了,有些人睡觉喜欢把风扇或者空调风口对着头吹,这样是很不好的习惯。这样人的头会发生头痛毛病。三不做、池塘边玩耍。立秋之后,天气还是会热一段时间,不会马上降温。立秋正是小孩暑假期间。最怕小孩去池塘边玩耍。
农村老人常说”雷打秋天,冬半收,”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吗?
农村老人常说“雷打秋天,冬半收”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吗?这句话是农村老人经常说的俗语,在农村还有一句流行俗语是“立秋打雷,天收一半”,虽然说法不同,意思却是一样。这些俗语,在农村不是空穴来风,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无根无据,凭空产生的,是通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反复总结证明了的,具有普遍性、真实性、科学性的客观现象。
这句俗语,告诉人们,立秋以后天空不能打雷,否则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一半。这句俗语农谚,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不可信,没有科学性,其实不然,是具有非常多的的科学道理。第一,秋天打雷,秋雨连绵。大家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季节进行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作物逐渐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枯黄。而打雷一般都是对流云和积雨云等云层之间因碰撞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逼迫积雨云产生雨水降落下来。
雷雨的出现,说明雨水频繁,往往形成阴雨连绵,是秋雨繁多的具体表现。秋雨多的年份,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能造成农作物后期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影响作物的成熟,降低作物品质,降低作物产量。因此,秋雨多的年份,农作物产量有一半因秋雨而遭受损失,只能收获一半,并且作物品质非常低下。因此,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认真总结、归纳,反复验证,而得出的非常客观,非常科学的结论,形成农谚和俗语,在广大农村广泛流传而至今,提醒大家,在秋雨繁多的年伤,提前作好思想准备,即时收获庄稼,避免遭受更多的农作物损失,具有非常强的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
第二,秋天打雷,促使旺长。另外,凡是懂得农业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雷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常说,雷电多的年份,庄稼生长非常良好,是风调雨顺的好年份。这是指春季和夏季,雷电多的年份,能够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就能使庄稼生长发育良好产量高。因为,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正常情况下,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雷电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在雨水的作用下,变成氨态氮,随雨降落在土壤中,节省了许氮元素肥料,促使作物的茎、根、叶的营养生长。
若是在立秋后打雷降有氮肥的雨水,使即将走向成熟的庄稼,重反“青春”促使营养生长,延缓生殖生长,使庄稼在收获的时候,出现“贪青”现象,影响作物的成熟,使籽粒不饱满,使瓜果糖分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农民真心不希望立秋节后,天空出现打雷现象,影响庄稼的成熟,影响品质,影响产量。总之,农村这句俗语,是说提醒大家,不秋季打雷的年份,要注意抢抓时机收获庄稼,避免因秋雨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