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聚集地是我国的西南地区,此地区在先秦时代叫百越。壮族是一个人口组成极其多元化的民族。的确,若不详细分辩身份的话,汉族与壮族人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两族群关系的融合融洽关系,这自然的需要追溯起历史的渊源。首先摆明我的观点:广府人和壮族人长相类似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汉族分支的广府人其实拥有非常多的岭南土著血统,特别是母系血统。
壮族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壮族是一个人口组成极其多元化的民族。壮族的文化特质较为模糊,这是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造成的。或许一些人知道,壮族名称的产生时间是1965年。在此以前,壮族都被称作僮人。原来,民国时期流行的“五族共和”观念,意味着社会只承认满、汉、蒙、回、藏五个民族,其余少数民族均不被承认。因此,广西的桂系军阀政权一直都称当地的土人为僮人、苗人或瑶人。
僮人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写作獞、 撞人、僮、仲等,这些都是一类人。僮人是分散于广西各地的。根据《明史》对广西土司分布的记载:广西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以巢穴, 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因此,虽然都被官方称作僮人,但是不同地区的人群有各自的文化特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经历所致。
1952年,费孝通先生在广西进行民族调查时,发现僮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很多都是各个支系的认同:有些人认同自己是僮人;有些人虽然认为自己跟苗人、瑶人不同,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僮人;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汉人,只不过不说汉语。于是,这些人口被统一识别为僮族和壮族。在壮族内部,就这样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构成。
大学室友有壮族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需要注意的多了去了,一个不注意,你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悔不当初,所以劝你小心再小心,慎重再慎重,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一、说话太好听了,一不小心你就会沉醉在他们独特的“南普”中无法自拔,“我像风一样自由”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香菇,蓝瘦”你是否真的想哭?且“南普”极具传染性,一不留神你说话就会带点那个味儿。
长而久之,这壮族舍友会认为你在学他说话,这太容易让人误解了。二、壮族舍友叫你尝一口臭气熏天的螺蛳粉时,千万千万不要答应,这玩意儿太上头了,唆一口,精神一震,再唆一口,灵魂升华。从此后,你就与衣袖飘香无缘了,到哪都是灵魂酸笋的特殊味道,那是一种让天下美食都黯然失色,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三、如果你发现他回家次数很多,不要怀疑他不爱学习,他可能只是回家对山歌或者砍甘蔗去了,毕竟村里对山歌那可是头等大事,村长每年都会特意通知他回村的,没他,村里对山歌可能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