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快大暑了,农村俗语“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是什么意思?
民间一直流传的老话是:“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从这句话中就可理解,差不多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会出现在“大暑”,所以民间百姓非常关心哪天是大暑节气到来的日子。今年的7月22日真是大暑来临的日子,因为正值三伏中的“中伏”,所以天气显得异常炎热,这个时节的人们容易发生头晕、恶心、冒虚汗的症状,人们把这种症状称为“中暑”,所以从多种情况来看,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民间百姓又会总结出“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说法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大暑”的节气里,天气在该热的时候没有热,那么到了冬天天气也会冷得比较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夏季的时候,一些地区受季风影响,产生了连绵的阴雨,这样人们感觉不到夏季的炎热,反而因为连天的阴雨会感觉到非常凉爽。
再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一年的季节气候发生了延迟,由于地球的冷暖变化,完全决定于太阳辐射吸收的功率和地表散热功率的差额,如果地球的散热量大于太阳的照射温度,地球就会感觉比较冷,所以因为太阳的不规律变化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引起的是气温的变化。所以会出现大暑凉飕飕的感觉。大暑的时候比较凉爽,那么随着季节延迟的推移,到了本来应该比较冷的立冬季节,气温也不会很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俗语“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寒冷的冬天本来是牛比较遭罪的日子,既然天气变暖了,所以就有了“立冬笑死牛”的说法。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啥意思?今年大暑在中伏前还是后?
种了一辈子的地,天天同庄稼打交道;做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也很喜欢和大家探讨一些有关农业农事方面的问题。先说一说今年大暑是在中伏前,还是在中伏后呢?今年入伏是在7日11日,那么,7月21进入中伏;大暑交节日则是在7月22日。所以,今年的大暑是在中伏后。再来细述一下,为啥说: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是指天气进入最炎热的时段;谚语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同样是说中伏也是在天气最热的时段。
如果大暑在中伏前,二者前后顺序,就更加延长了一年中最为酷热的天数。假如是在中伏后,二者叠加,酷热的天数就相对减少几天。大暑中伏前与荒年又有啥关系呢?因为炎热天气时间延长,也就相对增加了降雨的次数;而下雨天杂草生长又特别迅速,加之种地人又无法下田劳作及时锄去杂草。至使田间野草丛生,如荒地一般,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荒年。
小暑马上到了,农村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感谢邀请,我是农夫,很高兴来解答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是什么意思。7月7日,也就是这周的星期天,将要迎来今年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了。“暑”就是热的意思,因此小暑就是指小热,但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到了,也就要入伏了,今年入伏是在7月12日,从这一天开始就要进伏三伏天了。在小暑节气也有三候,其中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意思是说小暑节气到了,就连所刮的风都是带着温度的,是那种温热的风。五天以后野外的蟋蟀因为酷热而到农民的房子附近来“避暑”了,十天以后老鹰也要开始训练鹰宝宝飞翔和捕食猎物了。那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说它是一句俗语,更准确的应该是农谚。在农村里有很多和24节气相关的农谚,有些是预测天气的,有些是预测粮食收成的。
而这句则是通过小暑、大暑节气期间的天气情况来预测近段时间天气的农谚。其意思是说在小暑节气前后最怕的是刮东风,而在大暑节气前后那就最怕出现红霞。这是为什么呢?小暑节气的时候,气温比较高、日照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各种作物也迎来了生长的旺季,所以这个期间也是比较需要雨水的。在南方地区这个期间梅雨天气基本结束了,需要提防出现伏旱,而在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则会因为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的影响,主要是以降雨天气为主,雨量大且比较集中,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如果在小暑节气前后这十天时间内刮起了东风,那一般会有台风出现。而同样的在大暑节气前后这十天内出现了红霞,那一样也可能会出现台风气象灾害。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靠天吃饭的一个职业,是最害怕出现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因为台风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其还会带来大量的雨水,而这样不仅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同时还可能会毁坏民房等,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