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这句“小暑大暑不是暑,处暑正暑”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句。三暑天,一般在公历7月7号或8号是小暑,为期十五天,7月22号或23号是大暑,8月7号至8号是立秋,立秋过后一十五天是处暑。要想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小暑大暑处暑三个节气的时间分布。
三伏天和暑天(小暑、大暑、处暑)有什么区别?
三伏天与三暑天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之内,但日子的天数有差异。三伏天历时三十天至四十天,三暑天历时四十五天,其中中间还有加个立秋十五。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初伏为十天,中伏十天,有些年有二十天,(像今年就是二十天)三伏十天。天气进入三伏天开始炎热,尤其到了中伏天,只要人在户外活动,就会汗流夹背,大汗淋漓全身衣裤湿透,透不过气来。
三暑天,一般在公历7月7号或8号是小暑,为期十五天,7月22号或23号是大暑,8月7号至8号是立秋,立秋过后一十五天是处暑。(也就是8月22号或23)大暑的过后的天气与中伏相同,特别炎热。人们降温防暑特别重要,尤其是身体虚弱的群体,少在户外活动,小心中暑危及生命。无办法必须要在户外劳动或工作的人们,尽量做到避开中午11点至下午3点这段最高温时间的劳动和工作,以防中暑,安全第一。
农村俗语“小暑大暑不暑,处暑正暑”怎么理解?
农村有很多民间俗语,是老一辈人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他们在指导农民从事农业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这句“小暑大暑不是暑,处暑正暑”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句。要想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小暑大暑处暑三个节气的时间分布。正常情况下,小暑在每年的7月7号或者8号左右,大暑在每年的7月23~24号之间。
而处暑则延后一个月,要到每年的8月23号左右。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小暑大暑分布在7月份,处处在立秋以后8月下旬。在我们的日常感受中,每年的7~8月份是最热的时间。在这几个节气中,处暑虽然代表着暑日结束,但是此时正是秋老虎张狂的时候,天气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凉,而会持续高温,给人感觉非常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等到立秋之后,处暑一过天气就会变凉,这段时间内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温,尽可能避免炎热天气给身体带来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