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平年共有365天。3.闰月如何计算: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一年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4.什么时候出现过闰12月;在2018年之前,总计就出现过3次,一次是公元208年,东汉末年,曹操封为汉丞相;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刘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一次是公元1517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号称“最会玩的主”。另一次是公元1574年是甲戌年(狗年),明朝神宗时期。5.未来会出现闰12月的年份:未来千年之后的事情(3358年,3472年,3806年,3988年,4751年,4941年,4971年),我们是没有办法看到的了。
农历有闰月的年份,选择哪个月作闰月有什么讲究的?
农历中阴历闰月,闰哪月是不可随便的,是有讲究有特点的,闰月无中气,这就是闰月的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即闰月里只有节而无气,正常阴历月份是有一节一气的,有节无气那月就是闰。如今年闰四月,闰月里只见有芒种节,而不见有夏至气。所以这就是闰月。闰月是随节气而定的,推算排到无中气哪月就定为闰月。我国的农历是阳阴合历。
有的人把农历理解成仅仅是阴历是不对的。有的人将阳历视为外国的,与我国无关而排挤阳历公历,也是不对的。历法总围绕着太阳月亮而展开。我国特重阴阳,并把太阳定为阳,月亮定为阴。以太阳运行特点而制定的历法叫阳历,以月亮运行特点而制定的历法叫阴历。我国从夏朝起,就创造了阴阳历,使用了阴阳合历,我国的阳历,是直接反映在二十四节气的使用上。
因为历法日是计整不计余的,也因为太阳月亮的运行周期不是日的整数而有余,而使历法不得不闰。闰是历法之需,闰以正时,时以作事,闰不得不用于历法中。阳历有闰日闰年,阴历有闰月,为何要设闰?太阳一个回归年用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历法日要计整,取365天一年,剩下的积四年而补回一日,称为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叫闰年,闰年即有366天,设以4整际之年为闰年,今年2020能以4整除,所以阳历今年有366天是闰日闰年。
2月有29天。现行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从阳历改造而来的,也是阳历之一种。月亮圆缺一周期用时29天12时44分3秒,历法日计整,取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一年十二月是354或355天,与阳历年365,366天差十多天,阴阳历要配合而用,就要以短就长来补足,于是就采用闰月来补足年日差,经计算,阴历19年设7个闰月后,阴阳历日差达到最大近似重合相等,有差也仅有一天。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有人可能不认识颛顼这两个字,颛的意思是圆头胖脑,顼是饰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头戴玉的人。颛顼(zhuān xū)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于若水,生活在穷桑,后封地于高阳。
后来称帝。废除鸟官制,建立五官制。并把少昊创立的八卦历废除,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创立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颛顼历法。颛顼历法以孟春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为立春。一年分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每年的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共十二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和基础。
汉初的历法基本沿用颛顼历法,颛顼历法是一种四分历,以365日1/4日为回归年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司马迁等受命造汉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这时候“二十四节气”基本创立完成。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北斗的运行方向。北斗的运行与二十八宿配合,组成了一个科学的历法和天象体系。
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闰年创立于古代帝尧,精确算法创立者是祖冲之。闰年概念有史记载,最早出现在《虞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闰月方法。在古代一直沿用的是“一章”十九年里七个闰年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