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也是沈括为什么要提出要对立法进行重大变革的原因。农历的闰月,是指农历的阴历,但农历还有阳历,即我国用的节气历,说农历追上公历是有不妥的,从方便简单适用性来使用太阳历其实要比中国传统的阴农历要更好一些,旧历就是指我们原来就有一直使用的农历。
1、为什么要区分公历和农历?
谢邀!公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阳历,是根据太阳的活动规律制订的历法,由外国传入我国。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根据月亮的活动规律而制定的阴历的基础上,结合农事所制定的历法,大家都知道,古代是没有工业的,农业是国家和平民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石。而农历是结合农事的,农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了二十四节气,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操作农桑,对农事有指导意义,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2、为什么有农历了还要用公历?
我们采用公历的直接原因是为了与全球化接轨。当然更有一种深层的原因,是太阳历更为直观,直接与太阳的运行挂钩,符合后来发现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科学原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是阴阳合历的一种,有很多民族有这种类型的历法。公历是一种太阳历,从我们对它们的类型划分,就可以看出来,农历是继关注月亮(每个月的天数,也就是月份的划分是按照月亮来的),又关注太阳(表现在24节气和闰月的制定)。
毕竟对于古人来说,抬头看见月亮就可以知道今天是几号,这一点是挺重要的,当然使用纯阴历、阴阳合历,比如农历的人们也知道太阳的重要性。只不过由于习惯把阴历的成分历史的继承下来了,传统习惯是非常强大的,很难进行调整。比如说,在宋代的时候,沈括曾经提出使用太阳历更为方便,把一年分成12个月,按照节气来划分,变成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
这个见解其实是相当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根本不可能得到实行,太阳历则是把月份和日期直接反映太阳的运行。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科学结论,这一点实际上是后来到了18、19世纪才被证明出来的,太阳历的好处是非常的直观,对于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样重大的天文节令在日期上就直接反应出来了。现代公历,每个月的日期是非常固定的方便记忆,
相对来说阴历阴阳合历每个月的日期都必须进行复杂的计算之后才能够提前知道,而且必须每年都要发行新的历书,不但技术上非常复杂,对于古人来说就是准确性并不是那么高,而且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所以从方便简单适用性来说,使用太阳历其实要比中国传统的阴农历要更好一些,实际上这也是沈括为什么要提出要对立法进行重大变革的原因。
3、为什么农历节气这么准?
农历节气当前的准确性,是明末清初来自西方天文学的贡献,在过去几千年里,农历节气的准确性一直在提高,但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下,总有无法消除、且不知道原因的明显误差存在,令天文学者们极为烦恼又无可奈何。我们的节气实际上是根据太阳的运行来定义的,最典型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是最容易辨识出来的,产生也最早,是我们把握太阳运行所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当然这些现象,并不仅仅是中国的节气,它们也是全世界每个民族研究,天文历法研究日运行的时候所必须要掌握的认识,比如中国的农历是非常重视冬至的。冬至太阳运行到最南方,开始向北方回归,它实际上是被定为24节气的第一个,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基准。“冬至一阳生”说的是一场就是太阳的中午高度从最低点,向北方高处回归,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围着太阳的运行,实际上是一个椭圆轨道,这也就意味着它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当然这个椭圆轨道是非常接近圆形的,没有非常精确的数学工具,还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说按照24节气的定义他们在太阳运行的轨迹上,是很难精确把握的,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采用了一种近似的方法,也就是把一年365.2425天这个时间做了24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