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通过化学能源把地球加速到这么大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现在只需要在木星旁边轻轻走一圈就实现了。人类推动地球很难,木星推动地球却很容易。在宇宙中,质量就是王道。引力弹弓效应的应用引力弹弓绝对不是只存在于科学家的头脑和科幻电影之中,而是早已经被人类掌握的空间技术。最早提出这个技术的人是苏联科学家尤里·康德拉图克, 他在1918年左右发表的论文《致有志于建造星际火箭而阅读此文者》中提出了引力助推的概念。
此人还设计了人类登月的方式,并最终被美国宇航局采纳,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就是基本按照尤里的设想建造的。(尤里,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个游戏)不过,引力弹弓的轨道设计需要大量计算,它的正式应用是在大约50年之后。196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5岁的研究生迈克尔·米诺维奇使用当时最先进的IBM7090计算机研究三体问题,顺带计算了一下引力弹弓的轨道。
他惊奇的发现,在1970年代末期,太阳系会提供一次绝佳的引力弹弓的机会: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位于太阳的同一侧,如果发射一颗人造卫星,依次利用这四颗星球的引力弹弓加速,就可以在12年内,用很少的燃料探访这四颗星球。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下次就要再等上176年。他赶紧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NASA。在他的游说下,NASA开始了航海家号计划,1977年NASA先后发射了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卫星。
如今,两位旅行者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并且已经在宇宙中遨游了42年,它们已经成功的借助引力弹弓效应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现在,旅行者一号距离太阳有140多倍日地距离,它是距离我们最远的人造天体。目前它们还可以和地球进行联络,但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信号也需要19个小时才能到达地球。在旅途中,两颗卫星近距离的掠过了木星和土星,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传回地球。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木星大红斑)在1990年,旅行者一号完成了太阳系的全家福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刚好把地球包含在内。在这张照片上,地球不过是一个暗淡的蓝点,我们不禁感慨,人类千万年的王朝更替沧海桑田,璀璨的文明和无数的先贤智者, 也不过都发生在这一粒宇宙的尘埃之上。除了旅行者号,伽利略号、卡西尼号、信使号、尤里西斯号等空间探测器都用到了引力弹弓效应,这种效应在空间技术中越来越普遍。
木星的存在对地球有哪些好处?
我觉得真正能够感受到木星存在的好处的不是地球而是地球上的生命。也许朋友们会问木星距离我们大么遥远,最近的时候也有6.3亿公里,它怎么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生命呢?图示:木星木星的存在对地球生命来说,它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没有木星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只是简单低等的微生物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复杂高等生命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地球在带着我们在太阳系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