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严防奉军挖地道破城,偶而还组织部队夜里出城进行反突击,战术非常灵活,反观奉军只会一味强攻,两个月毫无进展,遂成就傅作义善守之名,抗战初期被任命为太原城防司令与此大有关系,然而在日军的进攻下,太原三天即告破城。(张学良)四,涿州之战的最终结局其实并不完美。尽管傅作义及其所部英勇善战,然而大势却非常不妙,国民政府的北伐军由于宁汉分裂,至1927年秋全部撤回江南(二次北伐是1928年的事情了),因此奉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叛变”的阎老西,其两路主力全部战败撤回山西境内,这就意味着傅作义第4师成为一支孤军,再也得不到外援了,随着粮弹逐渐枯竭,其实傅部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而奉军因为面临冯玉祥和江南北伐军的军事压力,也急于结束涿州战事,因此在各界调停下,从12月中旬起双方开始停战谈判,至1928年1月5日正式停火,七天后晋绥军第4师残兵7000余人开出城外被奉军改编,傅作义本人则被张学良软禁于保定,奉军重新占领涿州。(奉军坦克)不过涿州之战在那个年代仍然创造了奇迹,前后坚持了将近三个月,牵制了奉军50000余精锐,进而丧失了可以各个击破冯、阎的战场上主动权,不久北伐军主力北渡长江,与冯、阎等共四个集团军全力来攻时,奉军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
毕竟是之前的“友军”,所以张学良未杀傅作义,等到阎锡山卷土重来之时,特任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以为弥补。而北伐军总司令也由此对傅作义刮目相看,所以其后一直重用和拉拢,乃至于20年后傅作义一跃成为了华北军政首脑,权力甚至超过了老东家阎锡山。蒋氏在战役期间专电傅作义:“三晋军兴,九边声震,主帅以智勇,将士以坚强胜,傅师长力撑大局,固守斯城,弥著功勋,实浑嘉慰”,于是傅宜生一战成名。
首都被围,军队支离破散,乌克兰至今仍不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俄乌开战已22天,俄军以强势的军事力量对阵弱势的乌克兰军队,对战的双方每天都有战报传来。而至于乌克兰现在还不投降,主要的有如下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首先是乌克兰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它能为乌克兰军队提供能进能退的战略地域空间。俄军虽然夺取东部的几座边境城市,但对纵深的内陆地区及西南部,还没有实质性的军事进展。
俄军早已包围了乌克兰的首都基辅与哈尔科夫2个大城市,但都还没有发动最后的总攻,这也给了乌军喘息的机会,俄军的围而不打,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对手让他们早日放下武器投降,这也是普京所要进行的心理战术详攻。同时以保住乌克兰平民生命安全为主,所不采取狂轰乱炸的军事进攻手段,也给了乌军的一个保命的机会。而一心想顽抗到底的泽连斯基,则利用俄军这样的保民战术,在依靠美国和北约的军援支持下而硬撑着,其实他在等待着美国北约出兵的机会。
虽然据说现在有1.6万人西方雇佣兵进入乌克兰,但五花八门的外籍人员,都是为钱而来,在3月16日的被俄军一顿导弹攻击后,近200名外籍雇佣军被炸死,多人被炸伤,这也极大的震慑了这些来乌参战的外国西方的雇佣军们。他们知道这玩命的钱,在这乌克兰的俄军面前不是那么好挣的。乌克兰的总兵力近13万人,预备役军人有8万多人,虽然如今正在被俄军一口一口的吃掉,但整体军队的数量还在,在失去制空权制海权的前提下,乌克兰军队只能依靠城市壁垒和平民来对抗俄军的进攻。
泽连斯基在同普京的政治搏奕及军事对抗中,就是用打谈拖的战术来为自己赢得时间,待俄罗斯被他拖垮了,在美国北约的支持下,他将指挥乌军开始反击了。所以乌军现在用尽一切办法来硬挺着,就是要坚持下去同俄军的军事对抗而不选择最后的投降。普京的耐心是有限的,他决不会动用自己这十几万大军在乌克兰的异国它乡的,同泽连斯基的乌军对持下去,他更不愿同那个演员总统泽连斯基用这样的战争方式煎熬等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