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臭粑粑”“尿尿”“臭妈妈”等诅咒性词语或脏话极为敏感,他们不仅喜欢而且还喜欢看,比如观察自己的大便形状,“看,我今天拉了一条蛇!”再比如,孩子们还会比赛,看谁尿得更远。家长还是要着手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慢慢地把吃饭时拉粑粑的习惯改掉。
1、小孩子为什么总在吃饭的时间,拉粑粑!有什么说法?
通过问题描述,可以看出小孩子的排便没有形成定点排便的规律,或者说他的规律就是拉粑粑要靠肚子装不下了才能完成,还有可能就是孩子吃得太多,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必须排出来一些。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利于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再大一点随着孩子的社会化生活增多,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比如受到同伴嘲笑,导致孩子自尊心受伤等,长期忍便不排还会因体内毒素过多而对身体健康不利,
所以,家长还是要着手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慢慢地把吃饭时拉粑粑的习惯改掉。一是引导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后排便,最好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完成这个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起先排便。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后因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有很多孩子进到幼儿园就排便不规律的,本该早上排便,因为早起不适应排不出来,到了幼儿园环境陌生有需求又不敢说,一忍就忍一天,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2、孩子不爱拉粑粑咋办?
多大的宝宝,如果是几个月的宝宝,他有可能出现攒肚子的情况,多给他按摩肚子,手掌贴着肚脐眼轻轻的逆时针按十分钟,顺时钟又十分钟,慢慢就会恢复正常一天一次了,如果是一岁多以上的宝宝,那就要让他养成习惯,每天早上有规律有时间点的让他养成习惯上厕所,可以买个小孩坐便椅子让他坐着拉,外形可爱,小孩子会喜欢,慢慢的他肯坐,就会习惯上大号的了。
3、为什么我家孩子2-3岁阶段喜欢把很多事物联想成粑粑、尿尿这之类的?
当孩子对屎尿屁感兴趣的时候,有可能是孩子进入了“诅咒敏感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臭粑粑”“尿尿”“臭妈妈”等诅咒性词语或脏话极为敏感,他们不仅喜欢说,而且还喜欢看,比如观察自己的大便形状,“看,我今天拉了一条蛇!”再比如,孩子们还会比赛,看谁尿得更远。所以当孩子频频使用这类语言,并意味着孩子变坏了,而是出于一个特殊的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诅咒敏感期”如何引导1不禁止,冷处理对于孩子提到屎尿屁这类的话时,大人往往会禁止或者反应强烈“这孩子,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往往越是强烈的反应,孩子越觉得好玩,他们会觉得这类话有一种魔力。就像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越是禁止,越是好奇,所以禁止不利于孩子正确过渡这个敏感期。可以淡化处理,以平常的态度对待这类词语,
一段时间后,孩子发现大人不会特别关注他说这些话语,他就会觉得“屎尿屁”不再有新鲜感,就不会反复使用这些词了。2借机引导帮助小朋友正确认知“屎尿屁”的绘本也是很好的帮手,当孩子屎尿屁不离口时,父母可以趁机跟孩子讲一讲关于屎尿屁的绘本,顺便科普下相关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故事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
通过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让孩子了解动物的食物、消化与排泄的关系,满足其好奇心,趣味无穷之余,也能学到生物学相关的常识。当然,还有很多比较好的绘本,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类似的还有《呀,屁股》《拉粑粑》等,跟孩子一起读一些“屎尿屁”的绘本,孩子哈哈大笑的同时,既能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屎尿屁”,并学到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增强想象力,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3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我们在接纳孩子屎尿屁敏感期的时候,也要告诉他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比如,在公共场合说这些是不合适的,指着别人大声说屁股之类的是不礼貌的行为等等,“诅咒敏感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找到应对措施,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