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外地人对我们上海人的最好评价是“你一点都不象上海人”。那上海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说上海话呢,也不能把上海人说的如此不齿,其实上海人你要是慢慢去品,会发现很多不同于其余城市独特的韵味和优点,首先是,他们不分场合,不分人多人少,只要两个上海人在一起就是要说上海话,即便正在跟你聊着普通话,回头也要跟他说句上海话,完全忽视了你的存在。
1、你有没有接触过上海人?在你的印象里,上海人是怎样的人?
多年前的上海人喜欢把所有外地人包括北京来的人统称为“乡下人”。结果可想而知,全国各地的人民被激怒了,大家群起而攻之,收集各种罪状和骂名,将上海人淹没在口诛笔伐的唾沫之中,上海人几乎成了“小气”、“吝啬”、“自私”、“胆小”的代名词。就连上海人自己也知道他们的不妙处境,上海朋友自嘲道:你们外地人对我们上海人的最好评价是“你一点都不象上海人”。
全国各地走多了,所有当地人如果说着本乡本土的方言时候,我们从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有的时候还喜欢学两句,可是为什么就是感觉在你面前上海人操起了吴语腔,为什么如此让我们受不了呢?首先是,他们不分场合,不分人多人少,只要两个上海人在一起就是要说上海话,即便正在跟你聊着普通话,回头也要跟他说句上海话,完全忽视了你的存在,
让你立马就有种被轻视的感觉,而且最要命的是,曾经有过公司同事是上海人,正在你面前用上海话谈论你的经历,这样本有的对上海人的看法就越发的浓厚起来。其次是,没有哪个城市的人对自己的方言有如此骄傲之处,即便是在北京,我生活了几年,北京人都没有因自己的京腔而感到自豪的,而且还谦虚的承认,北京话特垮儿、特没劲儿。
多少有些自嘲和京城爷们,娘们面子上的宽宏大量,那上海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说上海话呢?我分析有两种原因。一是,自身就是这样的面冷高傲,就是民国遗留下来的洋腔洋范,上海滩十里洋场,达官贵人,买办商人的遗子遗孙们,犹如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胡适等聚会只说英文一般,文化的底蕴和圈子决定了他们唯一能与众不同之处,
其二是很多苏北人、安徽人的后裔,在刻意的证明经历过几代的岁月磨砺,终于让自己和上海本地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是真正的“阿拉上海仁”,所以就更要刻意的在人前说上海话,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因为,开篇所说的上海人把所有外来人当成“乡下人”是一种被夸大的事实,最为准确的是对苏北人,安徽人,周边的农村人所说的一个词,因为来此的人80%是这些地方的人,也就可能以讹传讹的夸大了。
最早闯荡上海的苏北人,并没有向淮河以南的同省--苏南人快速得到地位的提升,没有像扬州人,虽然同样工作低微,但凭借一门精湛的手艺,而得到了上海人的认可,也是由于一河之隔所造成的百年差异吧!苏北人大都干的是底层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最脏最差的工作,民国期间就算最差的上海本地人也坚决不会嫁给苏北人、安徽人的,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和岁月的消磨,让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上海人,自然说话就是要带着浓浓的吴语软音了。其实,上海人对周边的农村人的鄙视,是大于外地人的,从沪牌中的沪C待遇与外地牌照的不同就能有很大的感受了,有的路段外地车牌都能去,但是沪C都不行。也不能把上海人说的如此不齿,其实上海人你要是慢慢去品,会发现很多不同于其余城市独特的韵味和优点,
首先是认真守规矩。不论是做生意、做学问还是做人,上海人的认真劲让我不得不佩服,是的,有人会说他们“斤斤计较”,但如果没有这种计较,上海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一次我自龙阳路磁悬浮口等出租车,一个出租司机没有按照排队先后接人上车,而是为了贪图去虹桥机场的好活,接了一个没有排队的老外上车,开到闸口,管理员就是不让走,坚持让老外下车出来到后面排队,
在全国人民当中,上海人无疑是最守规矩的。排队、讲公德、讲文明,这也许是一个超级大城市生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规矩不成方圆,上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但也是最井然有序的地方,就拿遵守红灯来说,是全国最为严格和听话的,这一点北广深都是不如的。其次是讲理,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外地人常常笑话上海人,说他们吵架时能理论半天都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