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情怀的传承当代书法人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各个时期文人的风骨,铸就了当下文人精神之魂,这种情怀是千年的积淀,先贤的诗文辞赋,答对和唱,都是繁体文字伴随而诞生的,书法的韵致也是这种情怀的具体体现。中国书法系统的形成,都是围绕在繁体字基础上展开的,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书法的诞生,书法成熟时期完成的系统性,都是繁体字作为唯一文字系统,因此流传下来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体字书写而成,我们的学习传承,都是按照繁体的法帖来展开,这样才能学习到书法的真正内涵。
1、书画繁体字怎么写?
书、画的繁体字怎么写?还是从书、画自《说文解字》的解释说起:1.书,箸也;从聿者声。商鱼切,文四书,把文字刻划或写画在竹简上,字形采用“聿”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汉字演变隶化成“聿曰”,简化字从书的草书写法借来,2.画(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表示用以画界的笔),凡畫之属皆从畫。古文畫省(参见图2的详细说明,自《说文解字》在线查)画的简化字少了上面的“聿”(即笔)书画的繁体字突出了上面的“聿”(即笔),书、画时需要用到笔,更形象生动,这是简化字所无法比的,
2、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还写繁体字?
汉字是华夏民族精魂,是千年华夏文明载体,延续华夏文明,承载了悠久璀璨的中华历史......一:汉字发展简史1:中国汉字渊远流长,从远古岩画的逐渐演变,经历了岩画符号、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成熟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约三四千余年的演变(考古载约三千五百余年),汉字通过造字六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形成极其完善的造字系统模型,几千年以来,都是使用这套文字系统。
2:废除“汉字”运动然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由于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社会动乱,政治腐朽的历史时期,巍巍华夏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奄奄一息的老人,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者,(都是大咖,不一一枚举),打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提出了废除汉字,废除文言文,用拉丁化新文字或字母文字作为中国的文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文明”的传播,从而觉醒国人,迈出当时社会的困境,
3:“汉字”简化的历程从1935年至2000年间,汉字经历了无数次的简化、规范、推广使用的坎坷历程,学者们通过对文字造字法,和书法的简化(主要是草书字符)等方面综合考虑推敲,对文字进行系统的简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了《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共收录了2235个字,
但简化字后的文字过于抽象,部分文字存在内涵上的片面和严重偏离,这样就会让诸多文化流逝。长足看来这样是对华夏文化的传播和延续是不利的,二:书法书写繁体字的必要性1:中国书法系统的形成,都是围绕在繁体字基础上展开的,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书法的诞生,书法成熟时期完成的系统性,都是繁体字作为唯一文字系统,因此流传下来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体字书写而成,我们的学习传承,都是按照繁体的法帖来展开,这样才能学习到书法的真正内涵。
文字取法属于极其重要的内容,2:文化的传承书法不仅仅承载的是文字本身的书写;推广民族文字,捍卫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延续华夏文脉,也是每一个书法者应尽之责。文字改革,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而诞生的产物,至今几十年而已,其正确性和稳定性,有待历史的考证和检验,因此延续千年的繁体字是不能丢弃的。3:书法情怀的传承当代书法人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各个时期文人的风骨,铸就了当下文人精神之魂,这种情怀是千年的积淀,先贤的诗文辞赋,答对和唱,都是繁体文字伴随而诞生的,书法的韵致也是这种情怀的具体体现,
3、我写的这字怎么样?请指点一下?
看了你的作品,觉得你的字还是有基础的。拿到市面上也许能卖几个钱,但是,这样的书法作品参加省级以上的书法比赛,有点难度,因为法度不行,什么叫法度?就是你学习古人的书法,用古人的用笔,结字来规范自己。任何一个人刚学书法,都是什么法度都没有的,当你学习了古人的法帖,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当你写出作品以后,法度越髙古,越严谨,真正懂书法的人,会大加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