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东坡说:“(猪肉)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称,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无数的猪肉摊贩,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真正让猪肉沾上点贵族气的,还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因为治理西湖,要解决民工的吃饭问题,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小火慢炖”的方块肥肉,这种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等做成的猪肉菜肴,被命名为“东坡肉”。
汉人的地盘以羊肉为贵,但到了北方辽金朝却正好相反,猪肉成了高大上。宋朝的使节出使辽金,北人用最好的猪肉款待使者,猪肉在辽金,是“非大宴不设”。为何猪肉在同一时代南北国家中有着如此悬殊的待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物以稀为贵”,辽金猪少,以猪肉为贵;大宋羊少,自以羊肉为美。于是在互市的时候双方就互通有无,辽金出口肥羊,换取宋朝的猪,双方都挺高兴。
明清时期——猪肉逐渐流行明朝时,猪肉逐渐流行开来,至少在皇家食谱中已有所见,《明宫史》记载,在皇家过年的食谱中就有烧猪肉、猪灌肠、猪臂肉、猪肉包子等。说明此时猪肉已经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但在民间,猪肉的盛行程度仍然不如牛羊肉,万历年间,北京的物价显示,万历五年牛肉1斤0.013两纹银,猪肉0.018两纹银;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牛肉和羊肉1斤都只需要0.015两。
也说明在这个时候,牛羊肉仍然是比猪肉更普及的肉食。到了清朝,猪肉终于实现逆转,成为了汉族的主要肉食,在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中,已经将猪单独列为《特牲单》叙述:“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馈食之礼。”在他的介绍中,与猪肉相关的有43道菜,其中有红煨肉三法、白煨肉、油灼肉等。而牛羊肉则归为《杂牲单》中,“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
然制法不可不知。作《杂牲单》。”虽然饮食习惯渐渐逆转,但牛羊肉的高大上地位已经无法撼动了,1840年,当红须绿眼的英国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时,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奉旨与洋人交涉。会谈前一天,他按朝廷招待贡使的老规矩给英国舰队送吃的,计包括20头阉牛、200只羊及许多鸭和鸡,一两千个鸡蛋,唯独没有一口猪。
年夜饭吃红烧肉寓意红红火火,吃羊肉寓意喜气洋洋,那吃鱼吃鸡吃牛肉寓意什么?
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全国人民沉浸在欢乐,团圆,幸福和祥和之中。咱们这个节日太红火了,五千年的文明影响深远,致使好多洋鬼子都眼红跟着过起春节凑起热闹来!操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哈罗!给您拜年了!”咱们这里的春节,根据传统的习俗,有这样几道菜必吃:第一道鱼肉,大部份都用一两斤的鲤鱼,必须是整的,油炸或清蒸,有些讲老规矩的只能看不能吃,但现在没那么多规矩想吃就吃剩一点就行,除了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意思外,还有鲤鱼跃龙门的意思,一年更比一年强!第二道鸡肉,鸡吉谐音,喻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第三道韭菜,取韭谐音久,喻永久发财,幸福日子长长久久,一家人团团圆圆地久天长!第四道山药,意思是来年一年到头的药都在年夜饭用山药代替吃了,一年平平安安,无灾无病,健健康康!肉食红烧肉喻红红火火,羊肉喜气洋洋,牛肉嘛代表牛气冲天,来年的日子更好,更牛逼!过年这天所有的东西都代表吉祥喜庆,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祝福大家新春愉快,合家团圆,永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