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顼在位期间,南朝境内较为平稳,社会还算安定,陈军出兵北伐,从北齐手中夺取淮南,但却没有乘胜追击,使得北周趁机灭掉北齐,随即南下攻占淮南,陈朝形势变得危急。但真正让陈朝毁灭的还是陈顼选的继承人——太子陈叔宝。5、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在其统治初期,北魏对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疆土大展,国势盛极一时。
但在后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一片黑暗,北魏逐渐衰弱。6、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的开国皇帝,少年隐忍,在大哥高澄被刺杀后迅速掌控局面,完成取代东魏的过程。他在位前期英明神武、励精图治、重用贤才、编纂齐律、整顿吏治,多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等,并南征攻占淮南,被称为英雄天子。但后期却是一个神经病,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最终因饮酒过度而患上厌食症饿死。
11、南北朝时期北周宣帝宇文赟(yūn)。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毫无乃父之风,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兴土木、滥施刑罚,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宇文邕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基本就是被他送给杨坚的。隋唐时期,皇权加强,尤其在唐玄宗时期,谥号画风突变,一下子从几个字变成十几个字,后来不断变长,到了清朝,皇帝谥号已经变成几十个字了,谥号里有宣的皇帝怕是有点多。
这时候,再用谥号称呼皇帝也不现实,于是就变成了庙号称呼,如刚才的唐玄宗,庙号玄宗。庙号的数目不多,不够皇帝们用,于是谥号里的字也进了庙号,也算是另类的谥号了。庙号里有“宣”字的皇帝有:1、唐宣宗李忱。一代忍王,人称小太宗。即位后勤于政事,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对内压制宦官、藩镇等,创造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即“大中之治”。
2、金宣宗完颜珣。被权臣拥立,在位期间正值金朝被蒙古暴打,他无奈只能进行和谈,和议城后,他南迁汴京,蒙古以此为由再次发动战争。很快,中都失守,不久辽东也丢了。金宣宗在位期间金国正是日薄西山之时,他的一生都是在内外交困中度过的。3、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盛世“仁宣之治”的主要开创者,创造出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4、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道光帝任内的清朝日益衰弱,他也做了一些努力,但仍旧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水平,看不到当时西方的先进,没有一点学习西方、振兴国势的措施,只是自己厉行节约有什么用?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综上所述,只要客观评价,宣帝或宣宗则大多数是中兴之主或者守成之君,当然,那些不客观的,往脸上贴金也没用,该废还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