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书法家在日复一日的临帖时,对某些异体字,已经写的浸入脑海中,所以如果在书法家创作的作品中出现异体字也很正常,譬如一幅近一百字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当创作结束时发现了一个异体字,也没有必要在辛辛苦苦再重新写一遍。有的异体字和原来的字没有字形上的联系,但是却在行文时经常有人使用,如“汇”字,古代的繁体字为“滙”字,而异体字又有“彙”字小编认为,对于异体字,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可以写,也可以不写。
1、对书法家写异体字,你怎么看?
对于异体字,由于历史上的文字演变,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异体字,所以许多书法家在临写古人作品时,都会遇到。异体字又分许多种,有的字,在古代是一种偏旁,到了近代,又换了一种偏旁,如“托”,古代写成“託”,用了“言”字旁。如简化字“总”,我们阅读的古代书籍写成繁体字“總”,而许多古人把它写成“搃”,而有的异体字和原来的字没有字形上的联系,但是却在行文时经常有人使用,如“汇”字,古代的繁体字为“滙”字,而异体字又有“彙”字小编认为,对于异体字,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可以写,也可以不写。
但是,严格来说,还是不写异体字为好,因为我们写字,的目的是为了和别人进行交流,而不写异体字,就是为了避免认知上的麻烦。当然了,书法家在日复一日的临帖时,对某些异体字,已经写的浸入脑海中,所以如果在书法家创作的作品中出现异体字也很正常,譬如一幅近一百字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当创作结束时发现了一个异体字,也没有必要在辛辛苦苦再重新写一遍,
2、“庆”字怎么写好看?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庆”,繁体为慶,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因此本意为“:祝贺、庆贺”,“庆”字怎么写好看呢?我们分行草、楷书、隶书来说明:一、形草书写法形草书的写法以王羲之、王献之、文征明等人的写法为最好看,其中王羲之草书写法在笔画上高度简洁,成为后代草书约定俗成的写法。
如下:1、晋·王羲之·小园帖2、晋·王献之·委曲帖3、明·文徵明·自作诗卷4、隋·智永·真草千字文5、宋·米芾·叔晦帖6、明·唐寅·书七律7、明·董其昌·岳阳楼记8、清·弘历·草书千字文9、现代·启功二、楷书写法楷书当中,以《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元·赵孟頫·三清殿记》四种写法最为好看,
1、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2、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3、唐·颜真卿·多宝塔碑:4、元·赵孟頫·三清殿记:三、隶书写法隶书中以下面三种写法较为好看:1、《隶辨》2、元·赵孟頫·六体千字文:3、清·伊秉绶·隶书七言联:以上形草书、楷书和隶书的“庆”字写法,您喜欢哪一种呢?欢迎留言交流。
3、怎样评价一些当代书法家喜欢用古代的异体字?
谢谢邀请!当代的一些书法家喜欢用异体字,这个无可厚非,古代的书法家们在书法作品中,也常用异体字的。古人能用异体字创作书法作品,今人为什么不能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异体字创作书法作品呢?汉字是我国的先民创造出来的,而且经历了数千年艰辛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既然先民们把汉字造出来了,就是让后人使用的,也是让后人传承的,
字造出来了,如果人们不去用它,时间长了就会被遗忘,被人们遗忘了,岂不是一种损失啊!既然有人认为书法是艺术,为什么不学会欣赏书法作品中的异体字的艺术之美呢!书法家本身就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当代的一些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中,时常使用异体字,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书法作品创作的需要,
关于这一点,做为书道中人,应该予以认可,无须过多的指责他们。这就是我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说,异体字令当代人难以辨认,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看不懂时和辨认不清时,可以问人啊,也可以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海》和《说文解字》中求助啊!查阅工具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另外,还可以问问高人,让高人告诉你啊!孔子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古人还说过“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