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做梦一是自发,由自己的身体及意念引起,二是他发,由外界环境及事物引起。佛教把梦叫做独影意识,也就是意识的影子。就像上文说的白天有意识分别感知,晚上睡觉后五根停止运行,只有心独自活动,这就叫独影意识,而梦境就是这个独影意识活动的结果,和科学的解释基本一致。关于梦的含义,古人早就发现有些梦能够清晰的预示一些征兆,可以事先了解身体和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才有周公解梦等很多书籍。
为人圆梦,也成为一种职业。佛教对梦与现实的关系认为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身体不适,所做的梦都有一些规律,还有一些混乱的我们无法理解的穿越时空的梦境,是来自于我们的藏识,也就是前世残留的前尘影事。但更多情况下,佛教认为梦中的吉凶,是提醒我们要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要过分执着于好坏,梦毕竟是梦,这些记忆的碎片由于累生累世的原因,过于繁琐复杂,追溯起来无穷无尽。
与其沉溺过往,不如活在当下。中国人喜欢梦,更喜欢用梦比喻人生。最著名的有庄生晓梦、南柯一梦和黄粱一梦。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醒来之后怅然若失。由此悟出生死不二。南柯梦和黄粱梦比较有意思,均是唐代的故事,一个是淳于先生在大醉之后睡于树下,梦中有一列人马相迎,去了一处洞府,那里的国王把女儿嫁给他,并封他为南柯太守。
二十余年,夫妻恩爱,生儿育女,享尽人世繁华。忽有一日,兵败丢官,妻死子散,晚景凄凉。岑参有诗云:枕上片刻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另一位卢生,家境贫寒,寒窗苦读。赶考路上,遇一位吕翁,送其一个枕头。于邯郸一间旅社住下,枕着枕头睡着了。梦中遇一女子崔氏,年轻貌美,取为妻子。考取功名,平步青云,当节度使,五子都有官阶。
后帅兵攻打西域,立下战功,升为宰相。儿孙满堂,五福临门,人间少有,命到八十。待行将就木之时,心生恐惧,突然醒来,发现旁边煮的黄粱还未熟。五十年荣华富贵只是镜花水月,虚幻不实。后两个梦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春梦,看谁大梦先觉罢了。一个二十多年,一个五十多年,在梦中仅是一瞬间,这个梦境中的时间流速和科学测出来的做梦时间是一样的。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古人对梦的研究和看待人生问题的深度和智慧。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经上说:颠倒梦想。白居易有诗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苏东坡也说过: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些都和梦有关,世间万物,其实都如梦一场,抓不住,摸不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