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家庭的角度,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不仅儿女们都大了,都成家立业了,而且孙儿孙女甚至曾孙儿曾孙女也有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可以安心的走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了,如果再活久了,恐怕连儿女们都陪不过。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一滴眼泪没掉自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老人去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丧”。在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岁数非常大的老人去世,到了曾孙子或者玄孙子头上,就可以披挂红手巾,戴花帽子,用以表示这家是“喜丧”。
其二、有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到后期,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他人照顾,完全依靠他人服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时时刻刻都要擦、都要洗,弄得儿女们轮流转都忙不过来,可谓苦不堪言,对老人自身来说,生活毫无质量可言。而作为儿女既不能撒手不管,眼睁睁的看着老人等死,又不能用手把老人掐死,到时候落得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熬着。
只要老人活着,家人心里那根弦就会一直绷着,终于有一天老人去世了。这种情况现实的讲,老人从此算是解脱了,而对儿女们而言也算是解脱了,所以,这样的老人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一滴眼泪没掉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对于那些刚刚步入老年的人来说,他们的去世,儿女们在葬礼上还是会哭,还是会掉眼泪的,尤其是那些还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环境下的老人,甚至有些儿女还没有成家,还没有独立。
这样的老人去世,时常被人们称为“死不得”“不能死”的人。他们去世,儿女们怎么能做到不哭呢?怎么能做到不掉眼泪呢?因此,我们说,很多老人去世,子女们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那也得看情况,并不是每个老人去世,子女在葬礼上没掉一滴眼泪,也不可能所有的老人去世,子女们在葬礼上不会掉一滴眼泪。这就是我的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
老人去世以后,儿女为什么要留下老人的被子?有何寓意?
丧葬文化源远流长。老人去世该留的非留不可不该留的全部带走。屁护子孙福泽后辈。因为棺材里空间有限,况且大多数老人都怕冷,生前盖的被子都非常厚,再厚的被子铺到棺材里面就不能扎垫其它衣服,那时候穷生活水平低,如果被子让老人带走,家里就少了一床被子,况且棺材里铺的盖的都是全新,没必要再盖那么多,拆洗一下后辈们还能再利用,久而久之成了不成文习俗,美名庇护后辈荫泽子孙。
在入殓前这几件事要做好,否则对后辈有影响。一,盖脸布要由长子揭走保存,是避邪的好东西,再给多少钱都不能卖,否则不吉。二,逝世口里含的元宝不能抽出来,只能把绳子剪掉。因为逝者下阴曹时阎王爷要审问在阳世间干了什么坏事,来决定下那层地狱,逝者指着口里有东西不能说话,阎王爷误认为不会说话无法决定,只能让逝者升天不能让逝者下地狱。
亲人离世后日日思念,但却一直没有梦到过他, 是什么缘故?
我不知道其它人是什么心态,就本人来说我的母亲去世十年了,妻子去世三年了。但是我确实常常思念她们,晚上做梦梦到她们是经常的事情,梦中的她们就像生前一样。亲人们的去世我是忘不掉的,正如人们常常说起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感觉经常梦见已故的亲人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了。否则永远都没有机会与亲人相见,活人想死人太难受了,这种现象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老人临终前几天,都有哪些征兆,有人说得神乎其神都是真的吗?
老人临终前几天,说到征兆,因人而异,并不是什么千篇一律的事。农村有死后“吊魂”一说,说的是老人临终前三魂七魄已经魂不附体,就剩最后一口气在维持的生命。“回光返照”说的是人魂不守舍后又魂兮归来,嘴里净说不着边的话,胡言乱语,鬼话连篇,好像自己到过阴曹地府一般,说的神乎其神,说自己见到最亲人,在阴间怎样怎样?如何如何?让人产生奇妙的幻觉。
说到老人临终前几天有什么征兆,当然,肯定有一点反常,住院老人执意想回家,食欲反常,老人昏昏沉沉,鬼话连篇,作死或者情绪失控,身体浮肿,鼻子歪斜,瞳仁有异常。如果老人出现以上征兆,儿女们要留心注意了。住院老人突然想起来要回家故土难离,在老人骨子里还是非常注重的,作为住院老人,觉得自己没有回天之力,起死回生,家就是依靠。
啥地方都没有家亲切,执意要回家,应该说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食欲反常正常食欲的老人,如果突然食欲反常,不是食欲大增,增得让人出乎意料,这不是好的兆头。如果正常老人突然绝食,对食物产生厌恶感。你怎么劝,也无计可施。哪子女就要留心了。老人昏昏沉沉,鬼话连篇老人经常出现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和子女说一些不作边话,梦见和自己曾经在一起的伙伴,或者说,遇到最亲的人。
说的神乎其神,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魂不守舍的表现,子女要多注意点。作死或者情绪失控面对死亡都个人都有恐惧感,老人也不例外。老人如果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举动,是老人情绪低落而产生的波动。对儿女发脾气,或者一声不吭,沉默寡言。身体岀现异常人们说的“回光返照”,但如果老人身体出现异常,全身冰凉,或者身体浮肿,鼻子歪斜,瞳仁放大,这些征兆,对于老人来说,很不利,证明时日不多了。